欧丽霞西安报告

欧丽霞西安报告

ID:32387685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4

欧丽霞西安报告_第1页
欧丽霞西安报告_第2页
欧丽霞西安报告_第3页
欧丽霞西安报告_第4页
欧丽霞西安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欧丽霞西安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安考察欧丽霞2010304010162四月十三我们学校历史院组织了一次去西安考察的实践活动,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早早的七点在学校集合,我们一行人开始了到西安考察学习。先去了湖北博物馆。然后又在当天坐了将近十五个小时的火车到达了西安,观赏了华清池、兵马俑游观了西安古城墙攀爬了华山。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置身西安感受到了人文之都的无穷魅力。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了解西安文化传承西安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西安作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更是中华子孙的骄傲。西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

2、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它们分别是——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下面我来详细的介绍下西安一.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机构,是国家旅游级4A级旅游景区(点),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

3、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有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二.灿烂的文化渊源流长西安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

4、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之一。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至》、《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5、。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

6、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古代历史地位中的写照。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三乾陵这是我们第一站去的,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

7、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限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

8、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