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ID:32426196

大小:11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04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1页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2页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3页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4页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江西省赣州市滨江一校小学 艾 琳本册教材充分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结构和思路体现与前面的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向初中教材的平稳过渡。第一单元:人生感悟教材解读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收到启发。本单元有五篇课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桃花心木》启示我们: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让学生领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2、手指》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文言文两则》在一“学”一“辩”之中,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本组课文在编排上采用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的方式,其中文言文已是第三次出现。《匆匆》一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小事,在对自己的一再追问中,表达出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综观整组文章,可以发现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细节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在学习中体会文章要表达的道理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细细体味的是作者面对生活的敏感观察,有所感悟

3、,有感而发。下棋、洗手、吃饭、谈话、看演出……这些事我们每天可能都会经历,但真正作为写作素材的却少之又少。学生通过学习后可能也会明白:生活中并不缺乏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本单元教材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文言文两则》巩固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学习篇幅更长的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学情分析进入小学阶段的最

4、后一个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5、、教材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三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朗读、默读、列表格等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4.通过对比、积累等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生动,谋篇布局的巧妙;5.初步了解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6.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志士高尚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读书和

6、收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2.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教学难点: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那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教学建议第一、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第二、课文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表达方法,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不断

7、积累语言。第三、品味语言,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课例:《匆匆》】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一)揭示课题,理解“匆匆

8、”。(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划出中心句。(二)反馈检查: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