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

【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

ID:32478706

大小:9.03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2-07

【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_第1页
【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_第2页
【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_第3页
【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_第4页
【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A文】高中历史必修三:笔墨丹青1、魏晋发展到自觉阶段: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2、隋唐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3、宋元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4、明代市民化趋势加强:商品经济繁荣,政治思想专制,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复习: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本课线索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壁画、帛

2、画)魏晋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文人画兴起)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山水文人画)民间风情(民俗画)起源与发展成熟繁荣时间特征人物/作品新石器时代(起源)战国汉代自然生动、质朴粗犷,不失浪漫(岩画、陶画和壁画)《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帛画《人物龙凤图》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神秘不失古拙《马王堆汉墓帛画》一、绘画艺术的起源鹳鱼石斧纹彩陶缸,1978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石斧在先民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鸟、兽、斧的组合并非偶然。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与对劳动工

3、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生活《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鹳鱼石斧图》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纵31.2cm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人物龙凤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人物龙凤图》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淡设

4、色纵37.5cm横28cm。《御龙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帛画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作品以写实的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轪da

5、i侯妻墓帛画》时间特征人物/作品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唐朝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社会动荡;三教并立;士人群体追求创制法度;雍容华贵;盛唐气象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政治统一经济繁荣艺术辉煌对外交流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文人画:注重意境,追求神韵,表现个性,借物抒情,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魏晋时期的绘画【后人评述】“两汉文章古,晋时书画奇。书宗王羲之,画推顾恺之”。———美籍华人顾毓诱教授何以“画推顾恺之”?开创绘画理论——“以形写神”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赋、绘画无一不精通,他一

6、旦创作灵感上来,即上小楼并叫家人将楼梯撤走,然后专心致志、凝神静思,挥毫作画,连一日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直到画画好了才下楼。因此时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三国时魏的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画制的。曹植和曹丕在河北大破袁绍时得到甄氏。曹植爱慕甄氏,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被别人谗言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于是作叙事诗《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顾恺之就以这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是一幅题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

7、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唐.吴道子“画圣”特点:“吴带当风”【后人评述】———苏轼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人物春秋】《送子天王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到天神庙朝拜诸王的故事。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完全中国化、道教化,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影响日后宗教壁画。《步辇图》阎立本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

8、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画中唐大宗坐于步辇上,十余宫人相随,皆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五牛图》出自开元年间名画家韩滉之手。画面布景简练,仅有一棵小树,着力表现了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不同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