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

ID:32540294

大小:76.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1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_第1页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_第2页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_第3页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_第4页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名词解释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修行的次第和内容。又名三十七品,三十七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三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自誓三昧经曰:“善权随时,三十七品具足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能通义,品者品类也。”——《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共七类: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一、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三、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

2、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生,皆无有我也。[二、四正勤]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正谓不邪,勤谓不怠。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一切恶法,若已生者,当精勤一心决剔,令其永断除也。二、未生恶,令不生。谓一切恶法,若未生时,当精勤一心遮止,令其不复萌生也。三、未生善,令生。谓诸善法,若未生时,当精勤一心勇猛,令其发生也。四、已生善,令增长。谓诸善法,若已生者,当精勤一心修习,令其增长也。[三、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

3、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四、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五、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力即力用,谓能破恶成善也。一、信力,谓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也。二、精进力,谓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事也。三、念力,谓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四、定力,谓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也。五

4、、慧力,谓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发真无漏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分别曰见惑,贪爱曰思惑也。真无漏者,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不漏落三界生死,异于初果等,故名真也。)[六、七觉分]择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觉即觉了,分即支分。谓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齐也。一、择觉分,谓拣择诸法之真伪也。二、精进觉分,谓修诸道法,无有间杂也。三、喜觉分,谓契悟真法,得欢喜也。四、除觉分,谓断除诸见烦恼也。五、舍觉分,谓舍离所见念着之境也。六、定觉分,谓觉了所发之禅定也。七、念觉分,谓思惟所修之道法也。[七、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

5、进、正念、正定。不邪曰正,能通曰道。一、正见,谓能见真理也。二、正思惟,谓心无邪念也。三、正语,谓言无虚妄也。四、正业,谓白净善业也。五、正命,谓依法乞食活命也。六、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间杂也。七、正念,谓专心忆念善法也。八、正定,谓一心住于真空之理也。——《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已生方便令灭。二正勤。善法未生方便令生。三正勤。善法已生

6、方便令增。四正勤。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慧如意足。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前能生后。名之为根。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前能掌后。目之为力。七觉分。念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择觉分。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法门名义集》唐·李师政撰见思惑见惑是指“分别”,即错误的看法;思惑是指“贪爱”,即错误的想法。见惑: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小乘俱舍立八十八谓见惑有八十八使,所谓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前五是为五利使,后五是为五钝使。此十使历三

7、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十使具足,集、灭、各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道谛八使,除身见边见。四谛下合为三十二,上二界四谛下,余皆如欲界。只于每谛下除嗔使,故一界各有二十八。二界合为五十六,并前三十二,合为八十八使也。解:“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为十惑,也称为本惑。十惑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按“苦集灭道”四谛分布,共计八十八个,称为“随惑”。其中,欲界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