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ID:32554385

大小:90.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2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_第1页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_第2页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_第3页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_第4页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该文结合大学生选课的现状,分别从学生、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五个方面对大学生遥课原因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解决逃课问题的对策:改革高校专业招生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深化教学管理和更新教学观念等。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举措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来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

2、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据已有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风”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2005年9月,对山西某大学的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为50.5%。2.男生的逃课情况较女生更为严重从全国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

3、逃过课的学生占33%,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4%)。3.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据2006年3月的《21世纪人才报》报道,大学生逃课时,对逃什么课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政治理论课占54.8%,选修课占32.6%,基础课占27.3%,专业课占21.4%。4.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重点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5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占6%左右;一般本科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67%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左右;而高职高专,逃过课的学生在8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高达15%以上。5.隐性逃课现象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

4、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本文除特殊说明外,其他逃课均不包括隐性逃课)。本科与专科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毕业班,本科生与专科生的隐性逃课率分别达到了89.4%与84.4%,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6.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我们以山西某大学的调查结果为例;在学历方面,本科与博士学历教师授课的逃课率较高,分别占到41%与37.1%,而硕士学历的教师所授课的逃课率只有24.2%。在职称方面,讲师与副教授授课的逃课率较低,分别为28.8%与22.1%;助教与教授的授课逃课率却占到44%与31.4%。在年龄方面,年龄在30~45岁的

5、教师所授课的逃课率较低,为17.4%,55岁以上的教师所授课逃课率很高,达到了44.7%。7.其他特点军校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专科生高于本科生,外地学生高于本地学生,文史类课的逃课率高于理工类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大课堂高于小课堂。二、“大学生逃课风”的原因分析综合上述逃课特点,联系大学生上课的相关因素,本文作以下分析:(一)学生因素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学生管分数,2.学生对“由家庭到学校”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人大学,从家庭生活走人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

6、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如何去适应”成了学生在校发展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些在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便能在大学转变中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分配上课和课余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在严厉的家庭管教下长大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二)学校因素自2000年以来,

7、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