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ID:32567313

大小:58.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2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邹城市香城镇万庄小学徐伟贤新课标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在改革教法的同时加强学法研究,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篇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把一篇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才是目的,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尽管不少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由

2、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能力培养没能普遍展开,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只重视教学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授之以鱼”而未能“授之以渔”,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阻碍了阅读教学效益的大面积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转变思想,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学为基础”的原则,加强学法的研究,“寓学与教”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摆正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教”是老师传授,“学”是学生学会。但这还不够,要有学生的“学会”达到“会学”才是最终目的。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

3、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而不待老师讲”的能力与习惯。学生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说明学生已掌握“学法”。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这个最有效的“学法”,这要靠老师的“教法”。教法与学法并重,以教法指导学法,依据学法改进教法,在阅读教学中寻求二者的统一。为此,阅读教学时设计训练程序、安培训练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为教给学生“学法”而安排自己的“教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摆正讲解和提问的关系。满堂灌不好,满堂问也不好。近来有些人谈“讲”色变,认为只有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重视提问并不

4、是不要讲解,而是看你能不能讲到点子上,也就是要“精讲”。我认为提问可以帮助讲解,而讲解又能帮助提问。学生读不懂的东西,老师非讲不可。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里,一些抽象深奥的专用术语如“国际工人运动”“政治事件”以及学生生疏难理解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这些你不讲他就听不懂。还有一些外国作品以及一些古诗,也要把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恰如其分的讲给学生。这些讲解要做到适可而止,只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起个铺垫,然后通过老师的因势利导巧设提问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就是讲解帮助提问,提问帮助讲解的辩证统一。怎样的提问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

5、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呢?我认为:1、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问题。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学生对“伟大”一词认识模糊,理解肤浅。认为“伟大的友谊”不就是“深厚的友谊”吗?为了引导学生认识伟大友谊的思想基础,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李白用什么来比喻他和汪伦的友谊,这说明他们友谊怎样?(2)李白和汪伦的友谊为什么用“深厚”而不用“伟大”?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再提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合作了四十年,他们的友谊深厚吗?而课文为什么用“伟大”?(2)“伟大的友谊”与“深厚的友谊”有什么不同?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比较,深入理解,省

6、时高效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使学生本来模糊不清、似懂非懂的问题有了明确清晰的理解。2、提问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将相和》的《完璧归赵》一段里有这么一句“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在这个柱子上”。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不会撞,是要挟秦王,要他交出十五个城。”还有的说:“如果秦王真的抢璧,蔺相如会把璧撞碎的。”经过议论大家认识到两种说法都对。这时再进一步追问:“当时蔺相如就做了这两种准备吗?他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这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通过阅读进一步加深理解,最后归纳出蔺相如充分估计到秦王不会强行抢璧,原因从文章的交代

7、中已充分说明秦王强取豪夺、贪婪成性,对和氏璧这一无价之宝他是不会轻易毁掉的。通过加深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提问要灵活多变,力求新颖有趣。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心里变换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教《月光曲》,在学完第二大段后,并没急于让学生说出贝多芬在什么时候怎样谱写《月光曲》的,而是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到“兄弟俩被美妙的音乐声陶醉”这一段时间里从这间茅屋里几次传出钢琴声?弹了几支曲子?(2)世界上第一个欣赏著名钢琴曲《月光曲》的是谁?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学生对

8、这两个问题很感兴趣,立刻活跃起来通过阅读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同时通过认真思考又回答出第二个问题:世界上第一个欣赏到著名钢琴曲——《月光曲》的是穷兄弟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