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

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

ID:32574124

大小:65.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2

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_第1页
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_第2页
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_第3页
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_第4页
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宝应县獐狮荡小学夏莉随着党的“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口号响亮的提出,“和谐”一词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文字,备受众人关注。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它是各类美好事物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也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语文,让孩子爱上语文。那么,“让和谐的音符充满课堂”不失为一条捷径。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做

2、法。一、高度重视课前预习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2010年宝应县教育局出台了《宝应县义务教育阶段课堂评估标准》,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规定预习要求要具体,学生预习有成效,关注预习检查,课始5分钟有适当的预习反馈过程。没有前置性预习环节,上课也没有检查预习的环节,不得评为优秀课。我认为课前预习犹如语文教学的开路先锋,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通过近年来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探索,把课堂教学

3、中给予学生的学法指导运用到课前预习,有了充分的课前预习,语文课堂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校对进行“提前预习,自主探索”7的课题实验已经近半年了。通过半年来的实验,学生在预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践也充分证明: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自主探索”是可行的,是完全可以做到“让课外预习和课堂教学和谐共存、互相促进”的。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有效的预习,指导他们预习的方法,细化具体的预习要求,并及时地了解学生预习的完成质量,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地对预习的内容加以巩固和深化。如:《真想变

4、成大大的荷叶》第一课时针对性的预习要求入下。1、会读会写田字格内的九个生字。会读绿线内的“梭、嬉”。理解本课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亲近大自然的愉快。第二课时具体要求为: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4、能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仿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积累语言。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增加相应的预习内容,给学生多一点探索空间,激发他们求知欲望。二、创建课堂和谐情境7和

5、谐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充分发展为目标,使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教育影响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共振,进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的核心特征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我从以下四方面创建课堂和谐情境。1、注重情感性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

6、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教师的情感居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情感起诱发和培养的作用,具有推动力。首先,教师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和气氛,以情感人,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谐,产生共鸣,置学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之中,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怀。其次,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里,始终伴之以双向的情感交流。这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而辞发”,教师沟通学生与课文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情与理

7、是密切相关的,文章一般是情与理并重,学生也是动情才能晓理。最后,情感具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与学习,其主体往往乐学不疲,其乐无穷,并且思维敏捷灵活,我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首先用饱含感情的导语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滴答、滴答,下雨啦!小雨点离开云朵妈妈的怀抱……”接着,用轻柔的语音,和谐的节奏和优美深情的语调范读课文:“7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进了课文美好的情境中,孩子们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读起来。2、强调趣味性教

8、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教学气氛就要富有趣,教师进入课堂就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样学生自然又有精神,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多采用交流式、探讨式的方法,拉近师生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创设教育情境。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