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

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

ID:32638739

大小:62.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_第1页
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_第2页
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_第3页
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_第4页
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向的教育功用—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向的教育功用一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双向的教育功用一读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杜威的“从做中学”就是主张学生的参与,实现学生学习身份的改变,主张教育即生长、生活以及经验改造,强调学生自身经验的价值,而经验的获得不是通过硬性的知识灌输,而是靠自身的主动行动或作业主动地自觉参与。他在该书中谈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育并不在其本身之外附加什么目的,使教育成为这种外在目的的附属物。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竭力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寻求成功,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这样,儿童一步步向前迈进,便一步步获得进步

2、,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这种目的使儿童成为教育过程全心全意的参加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更不是迫于威力而敷衍搪塞者。因此,他尖锐地批判了传统教育,认为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仅仅是让学生“静听”的场所,“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并指出,教学不应是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他提议学校要“安排种种作业,如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把基本的人类事务引进学校,作为学校的教材”。实践的教学案例:“记一件的事”作文指导课一日课前,我布置学生第二天语文课每人准备一个“橘子”,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询问我,“老师,你葫芦

3、里买什么药呀?”,我只是含笑而不答。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一阵橘子的香味扑鼻而来,“怎么还没有上课就吃上啦?”,我暗自发笑,面对美食的诱惑,出现这样的场景,纯属意料之中。“老师,你再不说,我们就要吃完了。”菲菲说。馨迅说:“不怕,我有'备用胎'。教室里欢声一片。正式上课了,首先,我拿出自带的橘子,说:“这个橘子可爱吗?剥开橘皮数一数,几片?尝一尝什么味道?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通过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展示两位学生的片段描写:一、桔子金黄色的,圆圆的,像一个车轮子,像一个小灯笼,还像一个小皮球。

4、桔子上面有许多桔色的小水泡,小水泡是桔子用来呼吸的。如果把它挤破了,汁水刺进了眼睛的话,眼睛就会觉得很酸。□□桔子皮上有一个小黑点点,真像一个黑亮亮的小眼睛,在看着我,它可能对我说:“快点吃了我吧,快点吃了我吧。”桔子摸起来凉凉的,滑溜溜的。放在鼻前闻起来淡淡的一股香味。我把桔子的皮剥开时,听到了“吱吱吱”的声音,剥开的桔子像一朵花,还像一条章鱼,更像一个莲花宝座。桔子瓢像一黄黄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一层白色的轻纱。我数了数,想看看它有几个桔子瓣,结果有十二个桔子瓣呢,真多呀!它们聚在一起像是玩游戏。我撕下一个小桔瓣,桔瓣像小船,像月亮,还像

5、金元宝。我大口大口地吃着,我感觉桔子香香的,甜甜的,非常好吃。二、桔子颜色是金黄色的,圆圆的,像一个小灯笼。桔子软软的,滑溜溜的,闻起来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我剥开桔子皮一看,它像一朵小花,上面沾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很像白纱。我数了一下,一共有十二个桔瓣,像很多人在一起开会。我掰开桔子,撕了一片桔瓣,像小船,像月牙,像饺子,还像一个金元宝。我轻轻地揭掉桔瓣外面一层薄薄的皮,发现里面有许多桔黄色的果粒,像大米粒。“黄灯笼,绿宝盖,盛满黄饺子,吃掉黄饺子,吐出白珠子。”。接着,我又要求学生们写入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节课我尝试着

6、让学生由观察到想象,由想象到片段描写,紧接着,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把片段扩充成文,课后,学生们开心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喜欢上这样有趣生动的作文课。”这就是“短板”效应吗?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身感受,在感受中学会准确的遣词造句。正如杜威所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己经有热切的和激动的活动。人正是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经验,从而生长和发展。所以,生活就是发展,反过来,不断生长,不断发展,也就是生活。在任何一个阶段,生活都有这种生长的内在力量,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生长与不生长,而在于适合于各阶段的生长内容和方式不同。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生

7、活的内在张力,而由外部强加生长的目的和压力,教育的功用其实是双向的。试想一下,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听讲解和记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单凭教师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关的教条,绝谈不到积极自觉、爱好、兴趣,更不能自由探索和启发智慧。这一点我身有感触,有时课堂上无论我怎样投入的去讲、反复讲,可是还是有学生不会做,还是有学生不注意听讲,课后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就是说教学不应该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而有些教师却脫离儿童生

8、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有的老师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的模拟考试、统考,迫使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