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

ID:32704115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4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_第1页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_第2页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_第3页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_第4页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永乐大典卷之四百九十  终送终  【宋真西山集】  《泉州劝学文》:闻民间不幸有丧,富者则侈费而伤於礼,贫者则火化而害於恩。夫送终之礼,称家有无。昔人所谓必诚心信者。惟棺椁衣衾至为要切,其他繁文外饰,皆不必为。  【识遗】  送终不讳:世俗殓葬,羽毛鳞介讳近之,嫌人物溷也。按古不然。《礼记》礼丧最备,《檀弓》曰:天子之棺四重,水凹儿革棺被之,厚三寸。  【唐韦应物诗】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2、晨迁俯玄庐,临诀但遑遑。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法苑珠林】  《送终篇》(此有四部)述意部云:惟四大毒器,有秽斯凶、六贼狂主,是境皆著。无复逆流之期,唯有循环之势。至如折一毛以利天下,则而弗为;撤一飡之以续余粮,则惜而不与。沦滞生死,封执有为,诸佛为其敛眉,菩萨於兹泣血。窃见俗徒贵胜,父母丧亡,多造葬仪,广煞生命。聚集亲族,供待宾客,苟求现胜,不避业因。或畏外讥,不循内典。所以父亡於斯重苦,母终偏增汤炭。是以宛转

3、三界,绵历六道,四趣易归,万劫难启。痛慈母之幽灵,愍逆子之酬毒。但亢阳如久,必思甘雨之泽,灾疠若多,克待良医之药,惟斯考妣。既是凡夫,能无恶业?罪因不灭,苦报难排。若不凭诸胜福,乐果何容得证?庶使临终发愿,令入尸陀,葬具资身,并修功德,冀济飞走之饥,得免将来之债也。舍命部云:如十二品生死经云,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二曰,学度死者,谓那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死者,谓八等人也;六曰:欢喜死者,谓行一心

4、也;七曰,数数死者,谓恶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谓凡夫也;九曰,横死者,谓孤独苦也;十曰;缚著死者,谓畜生也;十一曰,烧灼死者,谓地狱也;十二曰,饥渴死者,谓饿鬼也。比丘当晓知是,勿为放逸也。又《净土三昧经》云:若人造善恶业,生天堕狱,临命终时,各有迎。人病欲死时,眼自见来迎。应生天上者,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应生他方者,眼见尊人为说妙言;若为恶堕地狱者,眼见兵士持刀盾矛戟索围绕之。所见不同,口不能言。各随所作,得其果报。天无枉滥,平直无二。随其所作,天网治之。又《华严经》云:人欲终时,见中阴相若。行恶业者,见三恶受

5、苦。或见阎罗持诸兵杖,囚执将去,或闻苦声;若行善者,见诸天宫殿,伎女庄严,游戏快乐,如是胜事。又《法句喻经》云:昔佛在禾氐桓精舍,为天人说法。有一长者,居在路侧,财富无数。止有一子,其年二十。新为娶妻,未满七日。夫妇相敬,欲至后园。上春三月,看戏园中。有一柰树,高大好花,妇欲得花,无人取与。夫为上树,乃至细枝,枝折堕死。居家大小,奔赴儿所。呼天嗥哭,断绝复苏。闻者莫不伤心。棺敛送还,家啼不止。世尊愍伤其愚,往问讯之。长者室家大小,见佛悲感作礼,具陈辛若。佛语长者,止息听法:万物无常,不可久保。生则有死,罪福相追。

6、此儿三处,为其哭泣,懊恼断绝,亦复难胜。竟为谁子,何者为亲?於是世尊即说偈言:命如花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从初乐爱欲,可望入胞影。受形命如雷,昼夜流难止。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命死复生,罪福不败亡。终始非一世,从痴爱长久。自从受苦乐,身死神不丧。长者闻偈,意解忘忧。长跪白佛:此儿宿命。作何罪业,盛美之寿,而便中夭?唯愿解说,本所行罪。佛告长者:乃往昔时,有一小儿,持弓箭入神树中戏。边三人,亦在中看。树上有雀,小儿欲射。三人观言,若能中雀,世间健儿。小儿意美,引弓射之。中雀即死,三人共笑。助

7、之欢喜,而各自去经历生死,数劫之中,所在相会受罪。三人中,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人生海中,为化生龙王;一人今日长者身。是小儿者,前生天上为天作子。堕树命终,即生海中为龙王作子。即以生日金翅鸟王而取食之。今日三处懊恼涕泣。宁可言也?以其前世助其喜,故此三人,受报如此。於是世尊即说偈言: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三处,阴行而默至,所生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佛说偈已,长者意解。大小欢喜,皆得须陀洹道。又《四分律》,尔时世尊为利益众生。王命终说偈云:一切要归尽,高者会当堕。生者无不死,有命皆无常

8、。众生堕有数,一切皆有为。一切诸世间,无有不老死。众生是常法,生生皆归死。随其所造业,罪福有果报。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高行生善道,得无漏涅般木。遣送部云:述曰,生死连环,不离俗谛。虽复出家,志求胜道。分段未舍,变易未除。仍依三界,随俗迁流。至於存亡,皆依内外。临终之日,安置得所。葬送威仪,具存下说。且论亡尸,安置南北。魂魄不同,今此略述。《礼记礼运》曰:体魄则降,知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