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

ID:32707890

大小:1.10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4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_第1页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_第2页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_第3页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_第4页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附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6·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的主要目的2.(2015·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工业化)3.(2014·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4.(2014·课标全国Ⅱ,31)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5.(2012·课标全国,3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8年)1.从考查方式看,近年全国卷命题以选择题为主。2.从材料形式看,以数据表格或图文史料为

2、主。3.从考查知识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是命题重点,尤其关注“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013·课标全国Ⅰ,35)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1.(2016·课标全国Ⅲ,3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11·课标全国,34)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2·课标全国,33)建国后经济体制的变化(1992年下海潮)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纲要求 20世纪50年

3、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标提示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考点二 探索与失误[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 ①1952 ②1953~1957 ③重工业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 ⑤资本主义工商业 ⑥公私合营 ⑦1956考点二 ①主要矛盾 ②工业国 ③成功探索 ④八大二次会议 ⑤经济落后 ⑥公社 ⑦经济困难 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⑨1962年⑩经济领域 ⑪1973 ⑫全面整顿[巧学妙用]构图解史——过渡时期数据证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

4、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农、轻、重投资比例失调。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概念辨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1)“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考法1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考题1】(2016

5、·河南洛阳三模)1953年至1954年间,天津工业企业共抽调两万多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仅天津汽车制配厂输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已相当于解放初期该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当时(  )A.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C.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D.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答案 C『』“获取材料有效信息”是解答历史试题的关键。由题干材料“抽调两万多人”“汽车制配厂”可知,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三大改造后,D项时间不符。『』建国初期我国优先

6、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考法2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考题2】(2017·海南模拟)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

7、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答案 D『』“解读史料,获取信息”是高考侧重考查的重要能力。根据题干“1950年,……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与东北发展重工业有渊源。故D项正确。『』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1)苏联的影响。(2)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供给制的影响。(3)与三大改造时期的统购包销有关。(4)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长制、等级制封建残余的体现。(5)由新中国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决定。考法3 1956

8、~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料一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