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

ID:32736510

大小:1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5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_第1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_第2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_第3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_第4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古代商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点巩固提升限时训练·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古代商业的发展1、2、3、4、5、6古代的经济政策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苏州)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即如嘉、湖产丝,而绸缎纱绫,于苏大备,价颇不昂。若赴所出之地购之,价反增重,货且不美。”材料没有反映的信息是(  )A.形成丝织品集散中心B.商品物美价廉C.市场受官府严格控制D.城市商贸繁华解析:C 材料大意是:苏州处于水陆交通的要地,南来北往的商船、车辆和外商都汇集在这儿。……嘉、湖产的丝,绸缎纱绫在苏州数量较多,价格较为平稳。反而

2、到产地去购进丝、绸缎,价格很高,而且质量并不理想。据此,分析各选项,A、B、D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有体现,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本题选C项。2.(2013南京二模)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9/9唐朝长安东市(局部)示意图①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 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④解析:C 注意题干图片下方文字“唐朝长安东市”,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代,排除①;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②;唐代实行坊市制度,“市”由官府严格管理,③表述正确;④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3、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9/9解析:D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商业繁盛局面,D项与图片场景相符。A项体现的是严格限定经营场所的特征,B项体现的是农村集市的分布特征,C项体现的是夜市的特征,均不符合图片的场景。4.(2013年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

4、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解析:D 材料前半句大意是商旅携带便钱至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由此可判断“便钱”是兑换货币的凭证。材料后半句是对“便钱”的解释:“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故可以看出“便钱”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故排除A、C两项;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排除B项。5.(2013陕西三模)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时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经济中心地位

5、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9/9解析:D 材料反映了吴江县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6.(2014福州模拟)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这反映了当时月港(  )A.对外贸易频繁B.民营手工业发达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D.社会习俗西化解析:A 题干引文大意是:在漳州月港,农民和商人与洋人进行贸易,交易中的物品都是外国的物品。说明此时对外

6、贸易频繁。7.(2013衡阳检测)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D.禁止开垦荒地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材料信息“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明人们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8.(2013广州一模)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9/9A

7、.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解析:C 据材料信息唐政府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及对“老男、残疾”和“寡妻妾”授口分田,体现出政府对老弱百姓的关注,故C项符合题意。9.(2014三明质检)“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专卖制度B.重利轻义观念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