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

ID:32791265

大小:64.8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5

语文修辞手法_第1页
语文修辞手法_第2页
语文修辞手法_第3页
语文修辞手法_第4页
语文修辞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修辞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修辞手法语文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语、映衬.设问和反问、拈连和仿词、移就、戒偶、捷比、回环、层递、反复、古诗文修辞(1)比喻1、定义: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格式。2、明喻: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女口、似、似的、好像、一样等)都出现的比喻。3、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岀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代替比喻词的词语是「'是”、“就是”、“成了”、“成为”、“等于”等。4、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

2、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例:王老师的办公桌上,高高耸起了一座大山。5、比喻的特殊格式(1)引喻:柴多火焰高,人多主意好。(2)较喻: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3)修饰喻:偏见的树,在王教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4)同位喻: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5)否定喻: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6、使用比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木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但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极其相似。(2)要用具体比抽象,用浅显比深奥,用熟悉比陌生,让人容易理解,使人容易接受。(3)比喻要新颖

3、,不落俗套。7、比喻的口头描述妹妹的脸蛋像苹果一样红。把脸蛋比作苹果用苹果喻(比喻)脸蛋把脸蛋喻为苹果&几种假冒比喻(1)他长得像他爸爸。(同类作比)(2)何首乌根像人形。(形状同类作比)(3)他好像刚才出去了。(表示推测,没有喻体)9、比喻的作用(1)可以使语言形象化。(2)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3)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2〉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

4、赋予事物以人的特性,主要是为了把人的感情寄托于事物,使人的感情得到更为充分的抒发;同吋也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活泼一些,使读者感到亲切有趣。(1)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事物。事物本来是不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使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赋予事物以人的这些特性。(2)让人和事物说话,或者直接把事物变成人,跟人一样说话、行动、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包括人对物的话、物对人的话、物与物之间的对话等。3、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4、比拟运用注意事项

5、(1)运用比拟,必须根据表达的需要,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使比拟贴切自然;不可牵强附会,随便把什么都比拟,生硬造作。(2)比喻和比拟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先把红军比作火炉,然后把俘虏兵当作矿物,说他们能够熔化,同时用了比喻和比拟。(3)比喻跟比拟的区别。比喻重在“喻”,是把甲事物喻为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而且一般都出现;如果是借喻,则往往只岀现喻体,本体不出现。比拟重在“拟”,是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而乙事物一般不出现,只出现乙事物思想言行的词语。(4)注意语体特点,法律、公文、

6、条例、布告等一般都不用比拟。5、比拟的作用(1)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2)可以增加叙述的讽刺意味,抒发强烈的感情。(3)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4)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3)夸张1、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方面特征,表达强烈的感情的修辞格,叫夸张。包括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方面言过其实。(2)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方面言过其实。(3)超前夸张:事物的出现有先后顺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

7、,或者同时出现的。2、夸张的作用:通过故意言过其实,强调和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说话者强烈的爱憎好恶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夸张运用注意事项(1)夸张固然要言过其实,但不能毫无根据地说大话,只能言过其实,不能无中生有。(2)要掌握好分寸,使人明确地感到是夸张,不致误解。(3)要注意语体的适应性,有些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等)不能运用夸张。〈4〉借代1、定义: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能显示它的特征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被代替的事物是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是借体。只要是和木体有密切

8、关系而又能反映木体特征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借体。借代方式很多,常见的有:(1)用特征或标志代本体:如:白胡子(外貌特征);短衣帮(衣着特征)。(2)用专用名称代本体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代无数民主革命战士)站起来!(3)用具体代抽象如:模范不模范,从四往东看,四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