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ID:32886109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_第1页
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_第2页
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_第3页
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_第4页
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摘要: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方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4)概率:首先是等可能事件。这里请同学们注意概率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可放回...关键词:公式,概率类别:专题技术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

2、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5初中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只有实数才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

3、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倒数、相反数)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有效数学字往往和科学计数法结合起来考查我们)6、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4、,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系数)(字母表示数的注意点)7、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⑥a-n=,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2=()2=,(-3.

5、14)º=1,(-)0=1.8、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9、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原则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方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分组分解法.注意: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因式分解一定要注意最后是乘积的形式)10、分式的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

6、(不能去分母).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11、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还有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只要能化简后初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不含分母,不能再次化简。12、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7、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③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x1+x2=-,x1x2=。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是一对亲兄弟!13、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或换元)必须检验.一般方程的是“检验-----”而应用题应该是“经检验—”这里要说明的是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检验首先是检验解是不是方程的解,然后再检验是否符合实际。14、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等式的性质:两边同乘以或

8、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成立))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你是否已经记清了。5不等式往往会和一次函数、二次函的结合起来,一般来讲,题目中有不超过、不少于等明显的提示用语的就表示要用不等式,不等式与一次函相结合时,要注意先讨论K的正负,先根据K的正负来判断其增减性,然后再确定实际问题中的K的取值下结论。但地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结合时,往往要结合图像去解,这时一定要画出图像去根据图像观察。15、平面直角坐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