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

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

ID:32937205

大小:56.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_第1页
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_第2页
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_第3页
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_第4页
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论语》中美学思想儒家美学思想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孔子是儒家美学思想的始祖,《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是以中庸之道作为指导,以仁学理论为基础,强调是美与善的结合。《论语》中的美学精神在儒家美学中的地位是奠基性的,其反应出来的社会美、自热美、艺术美的美学思想不但对后世中国古代美学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论语》体现的社会美思想内涵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变革动荡的时代,"礼崩乐坏”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孔

2、子仍满怀"救世”之心,希望用自己的学说来感化世人,构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的大同社会,把"天下大乱”变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有序社会。孔子以“仁”为核心思想,以礼乐文化为血肉,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骨架,以天下大同为最高目标,提出“仁政”、“爱民”、“惠民”的社会改革方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原则。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忠”是尽己之心以待人,“恕”是推己之心以及人,忠恕之道也就是仁道,这是最高原则。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己所不欲,勿施于

3、人。”(《颜渊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篇》)“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篇》)。孔子及其弟子以'‘与人为善”为指导思想,以温良恭俭让为方法,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的,来处理人际关系。从这些基本原则中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是以“仁”的核心伦理道德作标准判断、建构社会美的。孔子为建立和谐的大同社会,主张中庸之道,中和之美,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篇》)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以及最终

4、目的就是“天人合一"。人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礼义”“不逾规”,要求情感与理智和谐,处于中和状态,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才是有修养的正人君子所应有的品德。实行中庸,其主旨就是要修养人性,不断完善自我,在和谐中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二、《论语》体现的艺术美思想内涵《论语》的艺术审美观点反应了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创作原则和评价标准。第一,“诗言志”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孔子及其弟子文艺观的典型体现。从表面上看,“志”是指诗人的情感、志趣、理想、抱负;从深处去看,“志”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遵循的“内圣外王”的人生信条,所以这个“志”,也就

5、是儒家文化中的"仁”,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所以孔子认为诗歌创造要既要表达个人情感理想,又要反应社会现实。第二,“思无邪”是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篇》)“思无邪”即是说《诗经》中的诗,心思不邪,理念与境界都正。《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是古人心灵追求的自然流露。透过《诗经》中的诗歌,我们看到了古人追求“仁爱”、自由、天人合一的心灵之音。孔子用“思无邪”来评论《诗经》,我们看到中国古圣先贤对诗人及诗歌使命的观点。第三,“兴观群怨”是对诗歌的艺术分析的标准。“

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篇》)“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孔子对诗的作用的分析包含着对一切艺术作用的分析。此论述,总结了从远古到春秋时期漫长历史年代里人们对艺术认识的美学内容。第四、“尽善尽美”是评价艺术的最高标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侑篇》)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尽

7、美,达到了美与善的高度统一。这里的善是指政治、道德的标准,美指艺术的标准。《武》乐是尽美但未尽善,在艺术上达到了最高的标准,但在“善”的方面则比《韶》略有逊色。《关雎》分明是男女情爱的歌唱,孔子却说它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侑篇》)。孔子论诗歌和音乐,主张知节守礼。知节就是音调不能过分华丽、柔曼、轻妙,这样的音调对人的感觉和情感刺激太大,容易使人沉溺放荡。守礼就是词意不能挑动不正当的欲望。在孔子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

8、关雎》,表达的正是善与美之合,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总之,《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