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

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

ID:32947323

大小:55.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_第1页
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_第2页
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_第3页
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耳穴压豆治疗心悸疗效观察关键词:心悸;耳穴压豆;中医疗法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30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78-02心悸是由于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致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病症,多见于心律失常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笔者对心悸患者施以耳穴压豆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期间以“心悸"为诊断的住院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

2、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2〜81岁,平均48.3岁;病程最短15d,最长20年,平均18.33个月;心律失常22例,神经官能症8例。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2〜81岁,平均46.8岁;病程最短15d,最长30年,平均19.1个月;心律失常28例,神经官能症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心悸”诊断标准[1]。①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

3、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神不安;②伴有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③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脉象;④常有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以及劳倦、饮酒等诱发因素;⑤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等有助明确诊断。1.3纳入标准符合心悸诊断标准,且知情同意、具有读写说或有理解能力者。1.4排除标准①耳廓上有溃疡、湿疹、冻疮破溃者;②胶布过敏者;③有习惯性流产病史者;④重度心肺功能不全和重度心律失常者;⑤精神病患者;⑥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判断

4、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1.5治疗方法1.5.1对照组针对原发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倍他乐克、可达龙等),神经官能症患者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5.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耳穴压豆治疗。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耳廓,将王不留行籽以胶布粘在心、交感、神门、枕、肾、皮质下等耳穴区,采用补虚泻实法贴压刺激。①心神不宁、气阴两虚者采用补法: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s,不宜用力过重,以贴压处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穴每次可点压20〜30下,

5、每日4〜6次。②痰热扰心、心脉瘀阻者采用泻法:用拇、示指置于耳廓的正、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上的贴压物,拇、示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持续压迫20〜30s,使贴压处出现沉、重、胀、痛感,每日4〜6次。③虚实夹杂者,两种手法同时采纳。双耳交替施治,隔日更换1次,2周为1个疗程。1.6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心悸”疗效标准评定。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

6、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釆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1,PV0.05)o详见表1。表12组心悸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治疗组301893对照组3071583讨论中医学认为,'‘十二经通于耳”、“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应代表区,并规律地分布在诸耳穴上[2]。当脏腑功能失调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在耳廓该脏腑所属的区域就会发生异常,通

7、过耳穴压籽可起到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治愈疾病[3-4]o其中耳穴心能安神除烦、镇惊定悸,是诊断治疗心悸的主穴;交感有舒筋活络、宁心安神之作用;神门可解痉止痛、抗过敏、降血压;皮质下醒脑开窍、活血止痛,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功能。诸穴合用,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脏腑和,阴阳调,气血畅,则诸症皆消。在治疗中选穴一定要准确,必要时可用耳穴探测仪;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精神因素

8、,劝其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每日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疗效。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耳穴压豆对心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