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

ID:32993503

大小:59.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_第1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_第2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_第3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_第4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4周限时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第4周限时训练(出题人:马占雄)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轻歌慢舞丰功伟绩变本加厉B•苍海桑H1苍茫大地融会贯通志大才疏C•百舸争流挥斥方遒待价而沽虎视眈眈D・鱼翔浅底层林尽染篷苹生辉流言飞语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中华民族有着很强的“寻根意识”。中国人走到哪里,―②―不忘记寻找自己的“根”。特别是汉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由于个人―③―家族的迁移,姓氏人口的分布从发源地逐渐扩散到祖国各地—④—全世界,—⑤—人

2、们始终不忘寻找宗脉源流,追求血脉亲情的归属感。故乡不仅是祖先诞生的地方,更是其姓氏起源的地方。—⑥—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找家族文化的过程。①②③④⑤⑥A/都和或可所以B无论都或甚至但因此C无论也或以至/因此D/也和或但所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楝竹,气象萧疏,江天,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②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这尊雕像“麻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③在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

3、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A•寥廓义气遏制B•寥廓意气遏制C•辽阔意气遏止D・辽阔义气遏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C・从4月27日起,长沙对橘子洲景区水上客运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治服非法载客、乱搭乱建、违规揽客等行为

4、。D-继“馒水油风波”后,顶新集团的正义公司“以饲料用油混充食用猪油”又被曝光,随即在全台湾范围内爆发了抵制所有顶新相关企业及所有产品。5•下列词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B•书生意气,挥斥方遒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屮,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

5、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7•《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体现了什么样的情调?与一般旧诗词里的“悲秋”情调相比,有何不同?8•文学文化常识填空。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自有不同的规定。标题和词牌分别表示词的和。本词的标题是・,词牌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_词写于年。答案:B(―)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9题。(6分)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

6、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9.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6分)[随堂练笔I10.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秋天有太多的物彖与意象,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请运用情景交融手法,写一段颂扬秋天的文字,抒发你对秋的赞美之情,300字左右。第4周限时训练答案1.解析:A项,慢一曼;B项,苍海桑皿一沧海桑皿;D项,篷一蓬。答案:C1.解析:①②根据语意,可判断是条件复句,③这里是并列关系,④这里是递进关系,⑤这里是转折关系,⑥这里应该是因果关系;

7、据此可得出答案。答案:B2.解析:“寥廓”侧重于立体范围,“辽阔”侧重于平面范围,都有“广阔”之意。“意气”侧重于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也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义气”侧重于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遏制”的“制”是指制止,控制;而“遏止”的“止”强调使停止,治理环境恶化是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遏止”,只能“遏制”。答案:B3.解析:B项,语意重复,将“于”去掉;C项,搭配不当,把“•治服”改为“治理”;D项,成分残缺,“爆发”后无宾语,在“产品”后加“的事件”。答案:A4.解析:

8、B.“书生”是名词,“挥斥”是动词,不对称,构不成对偶。答案:B5.解析: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时I'可状语放在句前,然后按主、谓、宾的顺序构词成句。答案:A6.解析: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时间状语放在句前,然后按主、谓、宾的顺序构词成句。答案:A解析:可能同学们对“悲秋”的诗词积累不多,可是,只要知道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有“悲秋”成分就可以答题了。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