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

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

ID:33044002

大小:14.10 MB

页数:217页

时间:2019-02-19

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_第1页
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_第2页
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_第3页
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_第4页
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姓名:杨帆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药物化学指导教师:林厚文;MarkT.Hamann201206四种海洋底栖动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摘要海洋环境是造就结构新颖奇特的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作为本课题组“中国南海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一部分,本文对四种海洋底栖动物(三种西沙海绵和一种海洋草苔虫)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探究。采用多种层析色谱手段,从海绵Agelasmauritiana,Pseudoceratinasp.,Hyrtiossp.和草苔虫Bugulanerit

2、ina中总共分离鉴定得到64个化合物,其中包括8个新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的抗微生物、抗疟疾、抗利什曼虫、细胞毒、抗丙肝、大麻素受体(CBreceptor)亲和等活性进行了评价。运用溶剂分步萃取以及低压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在1HNMR追踪下从采自西沙永兴岛的海绵Agelasmauritiana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采用MS和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㈠-ageloximeD(A1),(-)一8’.OXO—agelasineD(A2),ageloximeB(A3),(_)一agelasineD

3、(A4),(+)一2一OXO—agelasidineC(A5),methyl(2z,6s*sR木,9D-3,6-epoxy一4,6,8-triethyl一2,4,9-dodecatrienoate(A6),5a(H)一cholestan一3-one(A7),(3历一stigrnast⋯7ell3一ol(AS),(+)一curcudiol(A9),dehydrocurcudiol(A10)4-bromo—N-(butoxymethyl)一1H·pyrrole一2-carboxamide(A11),N-(2一hydroxyethyl)-l体py—rrole一2-carboxa

4、mide(A12),9-Methyl一9H-adenine(A13),aaptamine(A14),uracil(AIS),thymine(A16),ethyl1H-Indole一3一carboxylate(AI7),4,5一dibromopyrrole一2一carboxamide(AI8),4,5一dibromopyrrole一2一methylformate(A19),1H—pyrrole一2一carboxylicacid(A20),n-tricosane(A21),hexadecane(A22),hexadecanoicacid(A23)。其中A2,A3,A5,A11

5、为新化合物。化合物Al和A3对真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细菌Staphylococcusaureus,methicillin.resistantSaureus(MRS)和利什曼虫Leishmaniadonovani显示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活性。基于溴原子的质谱特征峰,利用LC,MS快速高效地追踪采自西沙永兴岛海绵Pseudoceratinasp.中的溴代次生代谢产物,运用溶剂分步萃取以及低压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4个溴代化合物。采用MS和NMR等波谱技术,结合

6、文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fistularin3(BI),aerothionin(B2),homoaerothionin(B3),purealidinR(B4),hemifistularin3(B5),7-bromocavernicolenone(B6),cavemicolinel(B7),dienoneB(B8),aeroplysinin一2(B9),subereaphenolB(B10),acetamide(B11),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3-dibromo-5-(methoxymethyl)benzene·l,4一diol(B12),2-oxazolidi

7、none(B13),2,5-cyclohexadiene·l—acetamide(B14),IH—indole-3-carboxamide(BIS),uracil(B16),aaptamine(B17),(3历-stigmast⋯5en3-oi(B18)。其中化合物B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B4和B8显示出体外抗利什曼虫活性。在CB受体亲和活性实验中,化合物B10对大麻素CB.1受体显示出显著的特异性亲和活性,且对Kappa和Muopioid受体的亲和力要高于delta受体,提示其具有潜力成为治疗药物成瘾病症的分子实体。体外抗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