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

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

ID:33046348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9

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_第1页
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_第2页
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_第3页
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_第4页
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注绿野为“三农”甘做土地“营养师”——县农技中心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晓宏先进事迹李晓宏,男,汉族,生于1963年9月,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高级农艺师,现任城固县农技中心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他是一名农民的儿子,自幼便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幼年时,穿梭于原公镇东庙村的庄稼地,使他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立志献身农业既是他儿时的梦想,更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1983年7月,他从陕西省仪祉农校土壤肥料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如今,他已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线干了33年。立志农业三十载测土配肥惠万家30多年来,李晓宏和站上的同事一起,跑

2、遍了全县266个行政村,采集土壤样品11000余份、化验分析土壤样品105000项次,完成田间肥效试验近400个,引进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新产品80余个。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摸清了全县土壤类型和养分现状,建立了全县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制定出了不同土壤类型配肥方案146个,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4月份,他-6-在下乡途中偶然得知原公镇青龙寺村有一部分村民正处在盛果期的柑桔树,新生的叶片发白、发黄,严重的枯萎死亡,什么方法都用尽了,就是不见好转,村民心急如焚。凭着多年的经验,他断定: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柑桔树的问题,而是土和肥的问题。李晓宏在该村村民

3、肖田福的柑桔园采集土壤、叶片和枝条样品化验分析后,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由于这个村土壤中的钙含量高,土壤偏碱,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铁被固定而不能被柑桔树根系吸收,柑桔树严重缺铁,不能正常生长。他立即对症开出了“药方”——选用螯合态铁肥兑水融化后,一棵树一棵树的挖坑浇根。村民开始不相信。他就和村民肖田福商量做给村民看,先在路边做示范,选发黄、发白最严重的柑桔树施铁肥。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铁肥用一棵,柑桔树就活一棵,铁肥浇到哪,树就绿到哪,村民们争先恐后按他的配方救树保园。如今,近8年过去了,青龙寺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已经掌握了铁肥使用的技术要领,看着村里的柑桔一年比一年收成好,村民的日子一天比

4、一天红火,李晓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近年来,李晓宏针对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先后主持承担了我县的国家级农业科技项目2项、省级农业科技项目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项目3项,主持完成的《城固县特色农产品配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0年获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参与完成的项目有四个分别获得省政府农技推广成果奖和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主编的《城固县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书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荣获汉中市政府2015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在陕西农业科学和现代农业科技等农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7篇。-6-一片深情藏沃土勇于创新解难题老庄镇鲁家庄村五组桔农彭文昌,今年65

5、岁了,家里世代种植柑桔,勤劳朴实、技术老练,是村里出了名的“好把式”。去年7月下旬的一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正在单位做化验的李晓宏突然接到老彭的电话:“李站长,我们村的桔子树不知道咋回事,还是青蛋蛋自己就掉了,一掉一大片。”老彭本身自己在当地就是种植柑桔的土专家,能来电话,说明问题相当严重。李晓宏接完电话,顾不上午休、冒着酷暑,开车直接到老彭的柑桔园中,看树势、看落果、看土壤状况,准确掌握了落果的现状和面积后,带着土壤样品、落果样品到站上做进一步化验分析。结果是,这里的土壤严重缺硼。针对这一问题,他和站上的同志连夜加班精确计算出了每个柑桔园的缺硼数量,为每个柑桔园精心设计了硼肥施用配方,

6、逐户指导桔农按配方施肥。一周之后,落果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保住了桔农一年的收成。2016年一月份,“多年不遇的寒潮”袭击我县,许多柑桔都遭受冻害。老彭因为按照他的指导,施用了土壤调理剂和采用树盘下覆盖秸秆保墒保温等技术改良了土壤,改善了树体生长环境,并根据他开出的配方单,按方配肥、用肥用到了点子上,老彭的柑桔园树势健壮,虽然挂果比去年略有减少,但与周围其他农户的柑桔园相比,遭受冻害的损失算是最轻的。老彭逢人就说:“不相信电打人不行,种地施肥还是要讲科学”。2013年,李晓宏-6-自选课题,大胆探索,在文川镇文西村试验成功了早熟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其经济效益是种植小麦的6倍以上。20

7、15年示范面积扩大到1090亩,为马铃薯轻简化栽培、秸秆综合利用和解决土地弃耕撂荒难题探索了一条新途径。文川镇文东村二组村民王栋曾经是村里的困难户。他从2005年开始着手发展葡萄,由于不懂技术,头几年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不少。2010年,他找到了李晓宏投石问路,李晓宏把他作为技术服务联系户,对口帮扶。帮助王东引进“户太8号”、“夏黑”等名优品种;坚持年年给他的葡萄园采集土壤样品化验,制定配方;指导他采取按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