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ID:33168484

大小:58.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1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_第1页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_第2页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建平实验中学历史组胡韵新课标规定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同样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方法,即“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注重探究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以及“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则是为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完成上述基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日常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事物、探求规律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2、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每当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或者组织学生热烈讨论。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那么如何形成问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呢?首先,教师需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或情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生成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问题。问题生成的主体可以是师生双方,既有学生生成的问题,也有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预设的问题,还有师生的思维碰撞而共同生成的问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能否正确使用启发式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例如有这么一节特殊的历史课,课堂上,历史老师

3、我成为了全班同学的矛头所向。千万不要有任何误会,认为建平实验学校的学生怎么如此大不敬,其实,我们师生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历史辩论会。这节课的课题是“商鞅变法”,如果仅仅由我来唱独角戏,或许能够很好地保证这节课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知识性,但是我们将学生的主体性摆在哪里了呢?我们口口声声强调的“快乐教学”又到哪里去了呢?这场历史辩论会的辩题是“究竟要不要变法”,正方——商鞅,坚决主张变法;反方——旧贵族,坚决反对变法。正方那边有五十几位当代小商鞅群策群力,反方这边只有我一个旧贵族孤军奋战。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旧贵族:我现在生活很好,要什么有什么。小商鞅:你生活的好,可你有

4、没有想过百姓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家也是兵不强马不壮。旧贵族:可是我们是统治者,我们说了算啊。小商鞅:如果我们让小利与民,日后必定会得大利的,如果非要一意孤行,哼哼,狗急也会跳墙的。旧贵族:祖宗之法不可变。小商鞅:祖宗之法是祖宗根据他们当时的情况制定的,可是祖宗不可能看的那么久远,不可能知道今天发生什么。以前,我们的祖宗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还是这样吗?我们的祖宗还曾使用禅让制来传递政权,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禅让制吗?小商鞅: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嘛。旧贵族: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得成功吗?没有绝对的成功把握就不能变!小商鞅:变法有成功有失败,但是不变法一定是失败

5、,你认为选择哪种更有希望呢?…………整个辩论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比赛,谁能接过我的话题来驳倒我就可得一分,学生们异常踊跃,争先恐后,不甘示弱,更有一些课外阅读丰富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抓住了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一年级的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喜欢听老师和同学的夸奖,以辩论竞赛的方式,给每一组进行评分。一分成绩一分辛勤付出,为了多得分,学生们课前认真准备,首先,通过预习了解了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的具体状况,并能在辩论时以当时秦国的客观国情作为“穷则思变”,必须进行变法的强有力的突破口。这说明学生已开始学会运用教材上的史实作为自己的论据。其次,学生们还懂

6、得活用已学知识,例如他们运用禅让制最终被世袭制所取代这一史实来驳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显而易见,学生们已从辩论当中学到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他们多次在自己精彩的辩论中有意无意地使用了部分史实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不正是论从史出吗?或许他们的这种“论从史出”的方法还比较初步并略显稚嫩,但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习的初一学生,最直接的历史材料不正是教材或课外书籍中的文字材料么?而且通过这一方式,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因为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才可能运用有关历史知识来表达个人的观点。总而言之,透过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史实之间

7、互相紧扣的密切关系;同时教师可藉此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掌握运用历史知识的技巧。现如今,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设计历史游戏、角色扮演、历史剧的编演等。毋庸置疑,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历史的必要条件,但我们也都清楚,这并非充分条件。事实上,教学方式、方法仅仅是达成教育目标、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与途径。然而这场辩论会不仅仅是场面热闹,过程激烈,更重要的是,在这节历史课中,没有了老师枯燥的说教,取而代之的却是学生们尽情参与其中的课堂辩论,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是“给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