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初步认识(一)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

ID:33173470

大小:89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1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_第1页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_第2页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_第3页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_第4页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羈莈芁螈膀膁虿螇袀肄薅螆羂艿蒁螅肄肂莇螄螄芇芃螃袆肀薂袃羈芆蒈袂肁肈莄袁螀芄莀袀羃膇虿衿肅莂薅袈膇膅蒁袈袇莁莇蒄罿膃芃薃肂荿薁薂螁膂蒇薁羄莇蒃薁肆芀荿薀膈肃蚈蕿袈芈薄薈羀肁蒀薇肂芆莆蚆螂聿节蚅袄芅薀蚅肇肈薆蚄腿莃蒂蚃衿膆莈蚂羁莁芄蚁肃膄薃蚀螃莀葿蝿袅膂莅蝿羈莈芁螈膀膁虿螇袀肄薅螆羂艿蒁螅肄肂莇螄螄芇芃螃袆肀薂袃羈芆蒈袂肁肈莄袁螀芄莀袀羃膇虿衿肅莂薅袈膇膅蒁袈袇莁莇蒄罿膃芃薃肂荿薁薂螁膂蒇薁羄莇蒃薁肆芀荿薀膈肃蚈蕿袈芈薄薈羀肁蒀薇肂芆莆蚆螂聿节蚅袄芅薀蚅肇肈薆蚄腿莃蒂蚃衿膆莈蚂羁莁芄蚁肃膄薃蚀螃莀葿蝿袅膂莅蝿羈

2、莈芁螈膀膁虿螇袀肄薅螆羂艿蒁螅肄肂莇螄螄芇芃螃袆肀薂袃羈芆蒈袂肁肈莄袁螀芄莀袀羃膇虿衿肅莂薅袈膇膅蒁袈袇莁莇蒄罿膃芃薃肂荿薁薂螁膂蒇薁羄莇蒃薁肆芀荿薀膈肃蚈蕿袈芈薄薈羀肁蒀薇肂芆莆蚆螂聿节蚅袄芅薀蚅肇肈薆蚄腿莃蒂蚃衿膆莈蚂羁莁芄蚁肃膄薃蚀螃莀葿蝿袅膂莅蝿羈莈芁螈膀膁虿螇袀肄薅螆羂艿蒁螅肄肂莇螄螄芇芃螃袆肀薂袃羈芆蒈袂肁肈莄袁螀芄莀袀羃膇虿衿肅莂薅袈膇膅蒁袈袇莁莇蒄罿膃芃薃肂荿薁薂螁第25课图形的初步认识(一)初三()班姓名:学号:2007年月日一、课前小测(限时5分钟):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625,

3、应记作.2.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和5cm,圆心距为2cm,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为。3.数据–2,0,3,–1,5的平均数是。4.在△ABC中,已知∠B=40°,∠C=80°,则∠A=。5.计算:=6.已知方程3x2–6x–1=0的两根为x1,x2,则x1+x2=,x1·x2=。7.△ABC中,BC=12cm,BC边上的高AD=6cm,则△ABC的面积为。8.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a,b),其中a,b方程的两个根,那么k=.9.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____________

4、__10.D是△ABC的边AC上一点,过点D作直线与AB相交于E,要使△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线能作条。二、本课主要知识点:1.常见的规则几何体有柱体、锥体、球体,其中柱体又分为棱柱和圆柱,锥体又分为棱锥和圆锥,柱体与锥体又称为多面体。2.三视图: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和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就是三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或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根据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3.三视图的画法:(1)确定正视

5、图的位置,画出正视图;(2)在正视图的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正视图“长对正”;(3)在正视图的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正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画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画成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在虚线。4.球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圆;圆柱的正视图、左视图都是矩形,俯视图是圆,它的平面展开图底面是圆,侧面是矩形;圆锥的正视图、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它的平面展开图底面是圆,侧面是扇形。6练习:(1)(2006年吉林省长春市)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是()(2)(2006年福

6、建省南安市)下图中几何体的左视图是()(3)(2006年福建省泉州市)右边物体的正视图是()(4)(2006年辽宁省锦州市)下列一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1.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它通常用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而且几何图形中的点是没有大小的,表示某个点时用一个大写字母即可。如:点A、点B。2.线段可以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字母或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图中的线段可表示为:线段AB或线段BA或线段a3.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得到的图形叫做射线。射线是用表示端点的字母和表示射线上另一点的字母来表示的,这两个字母有严格的先

7、后顺序,必须把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如图中的射线只能表示为:射线OC4.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图形则是直线。直线可以用它上面的任意两个点的字母或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图中的直线可表示为:直线DE或直线ED或直线l练习:如图,有条直线,有条射线,有条线段。5.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如图,点A、点B都在直线l上(2)点在直线外:如图,点C、点D都在直线l外6.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6如图,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C=CB=AB,或AB=2AC=2CB练习

8、:如右图,C是AB的中点,若AC=3cm,则AB=;若AB=8cm,则BC=.1.两个重要结论:(1)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练习:如图,AB=cm3.线段大小的比较:由于直线和射线没有长度,因此不能比较大小,而线段是有长度的,可以用度量法或叠合法(即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