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君救民》word版

《匡君救民》word版

ID:33194470

大小:18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22

《匡君救民》word版_第1页
《匡君救民》word版_第2页
《匡君救民》word版_第3页
《匡君救民》word版_第4页
《匡君救民》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匡君救民》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A016匡君救民,公心望世~從「創造詮釋學」觀點探討關公的政治思想一、研究主題與目的著名的歷史學家柯靈烏(R.G.Collingwood)曾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又說:「歷史是人為了表達思想所做的活動。」見R.G.Collingwood著,黃宣範譯《歷史的理念》,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7月,頁132。我們固然不能完全同意這句話,但我們卻又不得不承認「思想」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尤其是政治思想更是如此。亞理斯多德以為:「人本質上是政治動物」亞理斯多德(Aristotélēs,前384-前322)是西方

2、哲學的奠基者之一,他在許多領域都留下廣泛著作,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等等,此言可謂是他研究生涯的總結,是一生結晶的成果。(參見亞氏《政治學》,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他認為人的一生都與政治事務不可分離,人活在政治世界中,其關係就像魚和水一樣,如膠似漆。中國大思想家梁啟超認為:「我國自春秋戰國以還,學術勃興,而所謂『百家言』者,蓋罔不歸於政治。」見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2月,頁4。梁氏以為,中國學術之所以勃興,乃不脫離政治範疇,包括政治行為與政

3、治理想。從東西兩大哲人的觀點來看,政治思想不僅產生於歷史之中,也進一步塑造了歷史,因此,有其不朽之地位,所以梁氏才下了結論:「我國過去政治思想,就吾國人立腳點言之,其價值不可蔑視明矣。」同上註,頁7。本文以關公的政治思想為主要課題,其著眼點亦在此。關公所處的時代與環境正是一個不折不扣,與政治緊密相連的結構體。歷史學家柏楊說:「三國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最詭譎的時代,權力的爭霸,給我們思考上無限激蕩與智慧。」同時他也認為,權力鬥爭固然給社會帶來紛亂,也突顯了人才角力,精英崢嶸,鋒芒四射的景觀,「因為,每個人都在創造新局。」見柏楊《

4、柏楊品三國》,臺北:遠流出版社,2007年3月。換言之,如果我們承認美國政治思想家拉斯威爾(Harold.Lasswell,1916~2001)將政治界定為:「政治是在研究權力的形成、分配和運用」見Harold.Lasswell,Politicsiswhogetswhat,when,andhow,CornellUniversity,1936.,那麼國家的活動必然涉及權力,因為政治活動的本質就是權力爭取、行使與控制。歷史上盛傳,關公喜秉燭達旦,夜讀《春秋》。據《三國演義》記載,關公過五關在滎陽時,胡班潛至廳前,見關公左手綽髯,於燈

5、下憑几看書見羅貫中《三國演義》,臺北:世一出版社,1995年10月,頁213。,普遍性的說法認為,關公看的書就是《春秋》。《三國志》裴注中所引「江表傳曰: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見陳壽《三國志‧卷三十六‧關張馬黃趙傳》一事可資佐證。《春秋》記述了東周以來兩百四十二年的政治、社會、軍事、經濟、教育等等變亂的前因後果,是孔子經歷了痛苦時代的憂患,在晚年根據他本國魯國的歷史資料,所作的一部有名的歷史和歷史哲學的書。從這個角度來看,關公喜讀《春秋》,必然對於這段時期的歷史、政治有所反省、體悟並力行之。《春秋》之微言大義不外乎「撥亂世」

6、,「反諸正」,「明善惡」,「知禮義」等政治與倫理之事也。《公羊傳》曰:「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反正之目的就是在政治上做到孔子的理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記載,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此說明孔子認為為政之道在於「三綱五常」的建立與維護。。班固云:「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見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台北:宏業書局,1996年3月,頁1031。。由此不難看出,「正君臣之位」在政

7、治發展的穩定中之急迫性與重要性。此外,孟子亦云:「世道衰微,邪說暴行又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孟子‧滕文公下》所謂「天子之事」,與中山先生說的「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十六講》:「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若合符節。亦即,天子最重要的事功在於如何將人民管理好,人民管理好了,國家整體的事物運作自然能上軌道,進而達到「風調雨順,政通人合」的境地。而眾人之事莫外乎讓人民分辨善惡、明辨是非,知禮達義之事,當這些都能上軌道之際,國家自然安定

8、,天下自然太平。國家安定、天下太平乃所有志士仁人所共同期盼者,更是中國政治思想的一大特徵見謝扶雅《中國政治思想史綱》,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9月,頁7~14。。但是東漢之世,「勳臣外戚,金紹相繼,膏腴見重,已經成為一代風氣。而閹宦剝削萌黎,殘害忠良,又為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