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ID:33202707

大小:84.91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2-22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_第1页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_第2页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_第3页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_第4页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1用药选择1降压目标及应用分子3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检查4诊断标准4实验室检查4高血压危险分层6原发性高血压疾病预防8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8原发性高血压护理15护理诊断/问题15护理措施16健康教育17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提示18高血压患者人群18高血压患者服药须知19高血压患者生活注意20高血压患者养生指南20原发性高血压急症的治疗2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理23发病原因23发病机制25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体征33一般表现33并发症34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用药选择反能有效控制血压

2、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包括不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等。上述六类主要降压药物中:35(1)合并有心力衰竭者,宜选择ACE抑制剂、利尿剂。(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择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用ACE抑制剂。(4)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选择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或ACE抑制剂(尤其伴收缩功能不全者)。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计通道阻滞剂量。(5)对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α1受体阻滞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量(6)伴

3、妊娠者,不宜用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可选用甲基多巴西(7)对合支气管哮喘、抑郁症、糖尿病着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通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起搏传导障碍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遵循4项原则:(1)开始治疗时,使用小剂量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2)合理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3)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减轻血压波动。(4)要求白昼及夜间稳定降压,可用动态血压方法监测。35降压目标及应用分子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性关系,因此,有效的

4、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降落在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对于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头长需要终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用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此外,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心动过速等;合并冠心病者,可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及严重心律失常。(1)对于

5、轻、中高血压患者宜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2-3周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必要时可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较好的联合用要药方法有: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抑制剂,α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减少副作用而降压作用增强。(2)要求在白昼及夜间稳定降压,铺用动态血压方法监测。35(3)尽可能用每日1片的长效制剂,便于长期治疗且可减少血压波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检查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定义是指

6、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流血病学的调查证明,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水平也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认为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第1、2、3级。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男女两性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水平。上述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服用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7、,偶然测得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重复和进一步观察。实验室检查35(1)为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了解靶器官的功能准备并正确选择治疗药物之目的,必需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血尿酸、脂质、糖、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早期患者上述检查可无特殊异常,后期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尿蛋白增多及尿常规异常,肾功能减退,胸部X线可见主动脉弓迂延长、左室增大,心电图可见左心室肥大劳损。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亦常有血糖或尿酸水平增高。目前认为,上述生化异

8、常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眼底检查有助于对高血压严重程度的了解,目前采用Keith-Wagener眼底分级法,其分别标准如下:I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II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III级,上述血管病变有眼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