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

“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

ID:33247801

大小: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2

“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_第1页
“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_第2页
“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_第3页
“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_第4页
“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Q正传”主题思想探析段祁娜(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05春汉语言文学本·渭南电大分校)【摘要】:阿Q不仅仅要暴露农民的抑或国民的、人类的弱点。《阿Q正传》为小人物立传,实现了表现内容上的对旧史传的置换;具有我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章法和格式,吸收了西方近代小说,以刻画人物性格为重点的艺术经验。喜剧中悲剧气氛的烘托,以旧式小说质朴有力的文体做骨子,又能神而明之加以变化。【关键词】:《阿Q正传》优胜记略不准革命悲剧愚昧(一)鲁迅先生对中国民族积习已久沉滞愚昧的国民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并终生致力于国民性的批判。他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就是他这种思想的结晶。他

2、曾说过,他写这部小说,“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伪自由书·再谈保留》),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这样一个失去了内心自我、依靠本能在生活着的形象,甚至到死,还在想着如何去扮演看客们所要求的角色,他的精神胜利的病态,在中国国民中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包括在作品最后一幕中,城里人和未庄人围观阿Q临刑前的反应,都是鲁迅特意强调的国民性的集体表演。其目的就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的劣根,而找出医治民族衰败的药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11-找出路。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要特色,则在于在批判的同时又总是深沉地思考着民族的

3、处境和命运。对于阿Q的研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将他作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侧重于精神胜利法;在50到70年代,则以阶级分析立场,强调阿Q落后农民的特点,注意总结其革命性,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到了80年代,则侧重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强调辛亥革命脱离思想启蒙运动,忽略国民改造的失败教训,阿Q再一次成为国民性弱点的典型;近年来,则主要侧重对阿Q人类学角度的探讨,侧重他基本生存的不能满足,无家可归的惶惑、死亡的恐惧等等一系列的绝望的特征,从而成为现实环境的奴隶,而做出“精神胜利”的选择。鲁迅正是由于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揭示了人

4、类精神现象的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性。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是一件难事,因为,已经说过,我们究竟还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足。“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一个活人,当然是总想活下去的,就是真正老牌的奴隶,也还在打熬着要活下去,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扎以

5、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11-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的,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种生活。”(二)在《阿Q正传》这部小说里,鲁迅先生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阿Q。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未庄。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靠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没有老婆和孩子,不但说不清楚籍贯,连姓名权都被剥夺了。有一次他说自己姓赵,却被赵太爷打了个嘴巴,并被地保罚了二百文酒钱。他是一个

6、被侮辱、被愚弄、遭损害的流浪雇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压迫和封建思想的毒害,以及他自身的小农思想的狭隘,使他虽受压迫,却不敢正视现实。他很穷,地位很卑微,但却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他总是以“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我儿子会阔得多啦”来安慰自己;他用架空的吹嘘,求得精神上的满足;甚至他在被别人打了以后,还以打自己的耳光来“转败为胜”;有时竟由“怒目而视”变成了“你还不配”,以丑骄人;他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阿Q头皮上有几处癞疮疤,这样就忌说“癞”,以及一切“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连“光”“亮”都讳了。更可笑的是他与流浪汉王胡比虱

7、子的大小和多少,为自己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的多而感到“大失体统”。他欺善怕恶,凌弱畏强。阿Q有一种处世哲学:“口讷-11-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他受到豪强的欺侮,不敢对他们进行反抗,而在弱小者身上寻求报复。他被假洋鬼子毒打,又被王胡打败,便转而欺负更弱小的小尼姑,并以此为乐。阿Q虽然过着悲惨的生活,但却能够活得很自在,关键在于他能够及时地“忘却”痛苦和屈辱。他“患”有惊人的健忘症,他忌恨假洋鬼子,但被假洋鬼子打过之后,“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到了酒店门口时早有些高兴了。”总之,阿Q的生存之道就在于用“精神胜利法”把痛苦当成快乐,把失

8、败说成胜利,自解自慰,求得自满自足。“精神胜利法”——阿Q主义,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这种性格使得他不能正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