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螺旋ct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报告

应用螺旋ct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报告

ID:33278332

大小:51.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3

应用螺旋ct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报告_第1页
应用螺旋ct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报告_第2页
应用螺旋ct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应用螺旋ct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应用螺旋CT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报告【关键词】诊断肿瘤小肠螺旋CT  0引言  本研究分析我院26例小肠原发性肿瘤患者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200409/200708我院收治的2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4.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无力、腹痛、便血、贫血和体质量下降等.所有患者均常规清洁肠道,即于检查前2d控制饮食,适当地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检查前日晚服用蕃泻叶.

2、用LightSpeedUltra16层螺旋CT扫描机,先行平扫,12例扫描范围从膈顶或髂嵴至耻骨联合水平,14例扫描范围仅作中上腹部扫描,再行增强扫描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输入GEadvantageworkstation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2结果  本组2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腺癌6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2例)、恶性淋巴瘤4例(空肠1例、回肠3例)、恶性间质瘤6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3例、回肠1例)、良性间质瘤5例(空肠3例、回肠2例)、脂肪瘤4例(空肠2例、回肠2例)、神经鞘瘤

3、1例(空肠).螺旋CT诊断正确24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1例CT诊断为胰头癌累及十二指肠病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腺癌累及胰头.1例CT诊断为空肠良性间质瘤,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  2.1腺癌4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2例无明显强化,3例呈不规则至中度强化.2例位于空肠近端,CT平扫见局限性、不规则性肠壁增厚,形成肿块,突入肠腔致肠腔狭窄.增强扫描后中度不均匀强化.多平面重建(mul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

4、MPR)显示肿块来源于肠壁,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显示肿块增粗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2.2恶性淋巴瘤2例病变位于空肠,CT平扫均见肠壁增厚,厚度1.5~4.4cm,平均2.5cm,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改变.2例位于回肠,病变累及膀胱,膀胱内可见积气.  2.3间质瘤恶性6例,CT平扫见肿瘤与肠壁等密度或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呈分叶状改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良性5例,CT表现为与肠壁等密度,密度均匀,无分叶改变.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且延

5、迟增强.图像重建后,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的相互关系.  2.4脂肪瘤CT平扫见类圆形均匀低密度肿块或多发柱状低密度影,空肠2例、回肠2例伴发肠套叠,表现为局部肠管及系膜、血管旋转套入鞘内.  3讨论  本研究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小肠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2.31%,其原始图像经MPR重建后,在冠状、矢状位清晰显示肿块和肿瘤的部位、性质,肿块和肿瘤处肠壁及肠周情况.多平面容积重建(multiplanarvolumereconstruction,MVPR)、MIP图像中可见病变与周围

6、大血管的关系,有利于肠系膜血管的检查,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