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

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

ID:33297495

大小:456.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3

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_第1页
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_第2页
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_第3页
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_第4页
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哲学百家】·总第442期·周易历史哲学之“圣人主体"研究口沈伟鹏张耀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中国哲学发展早期就摆脱了“神正论”的束缚,在周易历史哲学的视域内,人与历史的关系是互动的。历史之动绝非历史之外的人的推动,而是历史中的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周易历史哲学高扬“人”的主体地位。同时强化了崇圣传统,认为圣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周易:历史哲学;圣人主体[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0)08-0102—05所谓的“历史主体”,一般来说划分为历史认识的主体体生命融入

2、到大道流行中,人是自然中的人,自然将人包容和历史实践的主体。单就历史认识的主体来说,应当是于自己的生态系统中,所以中国哲学的观察对象,事实是对“人”。且是掌握历史认识基本理论的“人”,主要是指历史自身生命的观察。在周易历史哲学的视域内,人与历史的关学家。历史学家成为历史认识的主体,主要是因为在历史系是互动的,历史之动绝非历史之外的人的推动,而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客体关系中,“只有历史学家才是有目的、有中的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意识、自觉地对历史对象进行系统的理论化的考察和认识,.历史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名词,它第一次出现于伏尔泰也就是说,只有历史学家才具有历史认

3、识的主体意识”。(11于1765年出版的《沧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一书中,而意大利而作为历史实践的主体,人的地位更是唯一的、不可学者维柯所著之《新科学》则被公认为历史哲学的开始。维取代的。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柯认为,历史认识的对象是一种如同“诗”一样的一种具备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智慧同时是原创性的东西,印证他所提出的“真理就是创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造”这一命题,也就是说认识历史的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真前代所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理的实践过程。人不仅创造了历史

4、,而且可以认识历史。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古希腊的历史观具有人文主义的特征,维柯继承并强化了以看到,发展不断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不能脱离他以前这一传统,他打破了古希腊对人的认识的传统,强调了人与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这是由历史决定的”。【2】马自然是分离且不同的,强调人的创造性。维柯的研究专家把恩著作中有关人的历史主体的论述相当丰富,单从这段文人只能认识自己的创造物的认识论原则称之为‘历史理性批字中,可以看出,历史是属人的历史,而人的发展离不开判的拱顶石’,认为他在哲学领域的新创造,不亚于康德的历史环境。人不是超现实的抽

5、象存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哥白尼革命’,其解放力可以与物理学中的爱因斯坦革命相人以历史主体而非“工具”的面貌出现。人的历史主体性媲美。”【3)维柯事实是将“人”与“神”的职责进行了划是主动的、能动的,而非被动的、静止的。切取一个历史分,他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界,所以自然界认识与人类无片段中的“人”,作为研究单元,他也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关。而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人可以认识历史,并且改造历“一个人”,而是在历史联系中取得了自己的意义:从血缘史。上讲,他是人类进化的结晶;从文化上讲,他是对前人文周易由经及传,其间哲学加工因素必不可少。经本为占化要素和意义世界的

6、继承;从生存支撑上讲,他的存在不卜之书,其中对于义理之论述多由传之诠释而得以实现。夫可能将自我与社会割裂。所以,历史实践是属人的历史实子于易之诠释,功不可没。旧说夫子作“十翼”,尽管无实践,而人的意义也在历史实践中得以实现。际论据,但夫子赞《易》于缅邕语》中也多有记载。如“加中国哲学并无将观察对象隔离于自身之外的传统,于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再如长沙马王堆西方哲学看来,中国哲学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而事实出土帛书《要:》篇所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上,这种观点是一种西语式的误读。对自然的崇拜,将个则在囊”、“后其祝卜矣,我观

7、其德义耳”。可以推测,即使[收稿日期】2009—11-20【作者简介】沈伟鹏(1984一1.男。浙江金华人。中国人民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周易管理哲学研究、传统哲学研究;张耀夭(1981一),男,河南项城人,中国人民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东方哲学和文献学。主攻周易历史哲学和生命哲学研究。圆2010第8期⋯⋯⋯·⋯⋯⋯⋯一-,o万方数据·总第442期·【哲学百家】易传非夫子所著,也与夫子有极大渊源。中国传统德业之学,源自三代、文王周公已成为学界共识,而周易便是其文本依托。一、周易思想体系中人之主体地位的高扬尽管周易世界中

8、肯定天的对于人的主宰,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伏有'之上九爻薛),但周易经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