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

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

ID:33329270

大小:2.75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2-24

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_第1页
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_第2页
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_第3页
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_第4页
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进行了界定。通过比较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描述和规定,笔者从研发费用的定义、研发费用包括的内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对于披露研发费用的规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确定了本文选取研发费用的标准,为数据收集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对盈利能力的界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不应该使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表示,所以,本文确定了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来建立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指数,随后分析了构成上市公司综合盈利能力指数的多项财务指标,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盈

2、利能力指数奠定了基础。研究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最直接的方法是构建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指数,然而,由于无法获得上市公司准确的未来盈利能力指数,随后笔者通过时间转换的方法,将确定未来盈利能力转化为确定现时盈利能力,从而解决了确定在本文选取因变量中存在的障碍。在第三章中,笔者运用工作流程的思想,分析了企业从研发投入开始到最终取得盈利所经历的四个关键点和三个过程。其中,四个关键点包括研发投入、研发成功、批量生产和企业盈利,三个过程包括研究开发过程、试验生产过程以及市场销售过程。四个关键点并不产生时滞,它们是整个研发过程的阶段性标志,代表了

3、研发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功。研发项目中发生的时滞全部集中在三个过程中,每个过程的时滞长短不一,均存在能够导致研发项目失败的风险。通过对研发项目整个流程的分析,并结合三个过程的正常情况和分别存在的主要风险,笔者对三个过程产生的时滞区分为正常和非正常两个部分,那么在整个研发项目的流程中就包含了三个正常时滞和三个非正常时滞。在经过研发项目的整个流程之后,研发投入才能够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这也就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论证了研发投入将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够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第四章中阐述了本文所建立的研究模型。首先,通过

4、主成份分析法构建出本文研究模型中的因变量——上市公司综合盈利能力指数;其次,通过理论分析逐步引入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披露R&D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我国披露R&D的上市公司数量在逐年增加;(2)披露R&D2摘要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当年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的比率也在逐年增加;(3)从2003年开始,在之后连续的5年中,样本公司研发投入的均值呈现出了持续的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57%。从以上3条结论来看,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压力,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科研

5、能力,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以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或是改进现有产品和生产流程,以期求得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逐渐认识到披露研发投入对于投资者、市场正确认识公司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采用披露的方式对当年所发生的研发投入进行公示。(4)通过各年研发投入与2007年企业综合盈利能力指数之间简单相关系数的分析可知,2002—2007年这6年间的研发投入与2007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在2003年达到了一个峰值,并且从2003到2006年这4年间,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随后,笔者将所取得的

6、6组样本数据分别代入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利用Eviews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次回归,最终取得的实证分析结果如下:(1)2003年发生的研发投入对2007年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够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作用,并且其影响方向为正,从而实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证明了上市公司当期发生的研发投入将滞后4年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资产负债率与样本公司当期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实证结论与本文的研究假设相矛盾。究其原因,样本公司整体48.88%的资产负债率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从实证检验的结果来说,在这个资产负债率水平上,还有增加

7、负债规模进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空间。(3)企业规模与当期盈利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统计检验。表明在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4)流通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渐深入,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我国的企业也将更好的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健康发展,有效的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的优越性。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1)研究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大量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费用数据,能够对相关研究

8、的深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2)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研究证据,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期研究明确了我国现阶段条件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