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乐评写作生涯

我的乐评写作生涯

ID:33337976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4

我的乐评写作生涯_第1页
我的乐评写作生涯_第2页
我的乐评写作生涯_第3页
我的乐评写作生涯_第4页
我的乐评写作生涯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乐评写作生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的乐评写作生涯李皖 2013年6月20日15:05分享1992年12月,我写了《我们有话要说》。这是我的第一篇乐评。《我们有话要说》谈到了黄舒骏、崔健、李宗盛、罗大佑、张洪量、马兆骏、刘铮、侯德健、陈升、郑智化、李恕权、赵传,我称之为流行音乐中的“说唱艺术”。这是一篇2000来字的小文,它试图说明,流行音乐中也有值得人们认真倾听的东西,也有严肃的艺术家和文化人,它们照亮了人在这一时代独有的精神体验,并不像人们惯常认为的那般肤浅、不值一提、不屑一顾。这篇文章后来投给了《读书》,发表在1993年第4期。当时,这是一本在知识分子中有着极高声誉的杂志。

2、之后,我陆续给《读书》投稿,发表了《小心,别弄丢了你的耳朵》、《突变的音乐时代》、《Rap,说得下去吗?》、《口号背后》。1994年《读书》第7期,开始刊载我的乐评专栏“听者有心”,开篇文章是《满街都是寂寞的朋友吗?》。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偶发事件。此时,我是武汉《长江日报》的一名记者,口线从区街、科技转到高校;职业之外,则一直做着写作的历练,梦想成为一位诗人、一名小说家抑或一个漫步随想的哲学随笔作者,突然之间,这道路岔进了音乐评论的小道。除了在《读书》杂志写专栏,我的乐评或专栏,也刊发在《南方周末》、《作家》、《羊城晚报》、《文汇报》上,还有众多

3、当年光彩一时但随即被之后的商业大潮冲刷得黯淡无光或是遗骨都没有留下一根的报刊。我写音乐与歌词、歌曲与纯音乐的关系;写音乐与视觉、歌曲艺术与影像艺术的相生相克;写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学院教化与民间野生的分野;写雅与俗、高贵与卑贱、经典艺术与新生艺术的辨析;写流行音乐与时代心理的互动互现;写资本支配的文化生产中,艺术创作、文化制作的处境;写在财富语境中意识形态和艺术力量的双双失落;写人文精神的失势,失势后的变形;写青春期和青春期歌曲,它们的表现特征和艺术特质;写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精神的来历、现状和去向;写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歌曲的发生,阶级

4、分析方法重获力量背后的思想史提示;写大众文化生产中作者的消失,流行场景中的流行人格,音乐工业中作者、制作者、听众与商业意图、艺人表演、偶像制造的共谋现象;写先锋艺术、行为艺术在流行音乐中的表现,这种艺术的表达特点、表现形式、艺术规律及意义解读;写说话、朗诵与旋律、节奏,歌曲与戏曲,中国民歌与西方民谣的关系;写乐器、乐音、人声所包含的物理属性、音乐属性、人文属性及其规定性;写民歌、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背景下的生存发展策略及其路径选择;写方言的意义、方言歌曲的意义,在流行乐背景和全球化处境下,方言写作、在地性文化的意义;写人类生存大局的变化导致的音

5、乐大局的变化,新的器物史导致的新的乐音史;写中国的道统,主流文化的压迫,学院艺术、教育一统的负作用,野生文化在此背景下的独特价值;写历史突变期,历史突变期与历史安定期的人类生活、价值观、文化创造、阅读与阅历的全然不同;写活跃在眼下的中国音乐史、华语歌曲史;写摇滚史、民谣史、电子音乐史,它们各自的主题词、艺术要旨和思想关键;写政治变局、思想解放、经济起飞、致富热情激发时代动荡,人们出走、彷徨、回望、迷茫、忧患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歌曲中留下的轨迹;写音乐的误读,音乐形式的奇特属性,音乐内涵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包容性;写歌词分析,歌词文本和专辑文本的细读式批

6、评;写声腔艺术,它的历史演进、潜在规定、隐藏意义和破局可能;写摇滚歌词翻译,展望着歌词翻译或是一个与诗歌翻译具有同等价值的事业……我一边写,一边将乐评结集,陆续有《回到歌唱》(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听者有心》(三联书店1997年3月)、《民谣流域》(与史文华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摇滚1955-1999》(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倾听就是歌唱》(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6月)、《我听到了幸福》(三联书店2003年1月)6本著作出版。《李皖的耳朵》(外文出版社2001年9月)是本精选集,附带了一张光盘,

7、里面有我挑选的、我的乐评中提到的100首歌曲作为阅读参照的样本;《流行音乐的花朵》(贵州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是针对中学生的一本选集;它们打破了我不将文章重复结集、重复出书的自律。以《我听到了幸福》为界,时间上,准确地说,并不是这本书出版的2003年1月,而是2002年3月,我乐评写作的第一个时期结束。这个时间节点发生了一件事:2002年4月,我离开了武汉,去英国赫尔留学一年,其间没有再写乐评,直到2003年4月。1年的写作空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分隔。在这件事下面,又有更深刻的两件事,将这个时期断然划开。从1992年12月至2002年3月,是

8、跨度近十年的时间。开始,我的音乐写作资源,是大陆、香港、台湾的流行音乐。紧跟着时代逐渐展开的众多人物、作品、潮流、风尚,从80、90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