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

ID:33483683

大小:813.2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6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_第1页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_第2页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_第3页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_第4页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漢印文字校讀札記(十五則)施謝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一《吉金齋古銅印譜》、《十鐘山房印舉》14a.50等著錄下揭一漢穿帶印:其中姓氏字,《漢印文字徵》釋爲“”,附在“艸部”之後(1.21“”欄);《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則改歸附錄(1650頁)。捷按:漢代文字中,作爲偏旁的“�”或訛作“匠”形,如漢印“茝喜”(《黃賓虹藏古璽印》)、“侯茝·臣茝”(穿帶印。《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三》269)中的“茝”字作“”,“姬信私印”(私人藏印)、“王姬”(《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124頁)中的“姬”字作“”,漢金文中“姬”亦作“”(《漢代銅器銘文文字編》

2、251頁),張家山漢簡《引書》中“頤”寫作“”(簡49、75、77、83、86、94、100),並其徵。原釋“”之字所从“匛”實爲“匠”形的進一步省訛,“”當亦是“茝”字異構。二《共墨齋藏古璽印譜》著錄下揭一漢私印:《漢印文字徵》將姓氏字摹寫作“”,作爲不識字處理(附錄8.A5欄)。捷按:《漢印文字徵》將此印姓氏字摹寫作从“丩”之“”形,失真。劉釗先生認爲此字“應釋觓”(《中國文字學史》416頁),顯然是據誤摹之字形立說,失之。今謂此印姓氏字左旁所从偏旁實是“爿”,當釋爲从角从爿之“�”。漢印“將音之印”(《十六金符齋印存》;《徵》附12.B2欄、《徵補》14.4

3、“育”欄引錄此印)、“王將事印”(《十鐘山房印舉》18.5)、“陸將之印”(《十鐘山房印舉》21b.33)、“淳于將印”(《十鐘山房印舉》26.21)之“將”,《徵》3.19“將”欄“鮑將之印”、“陰將夕”、“將匠亮印”、“尚將印”,《徵》10.5“狀”欄“狀舍人”,《徵》14.19“�”欄“王印騎�(將)”諸例,所从“爿”的寫法與此例相同,可證。“�”字見於《說文》角部:“�,角長皃。(小徐本“皃”下有“也”。)从角、爿聲。”三《吉金齋古銅印譜》、《十鐘山房印舉》18.1等著錄下揭一漢私印:此印印文,《漢印文字徵》釋爲“隨□淪印”(2.11“隨”欄、11.7“淪

4、”欄),“隨”下一字闕釋。捷按:“隨”下一闕釋之字雖有殘泐,仍可辨爲“昆”字。“昆淪”,人名。漢私印另有“靳昆輪”(《纘述堂古銅印存》300):人名“昆輪”與“昆淪”當是同詞異寫,均當讀爲“昆侖”,文獻中或作“混淪”、“崑崙”、“崐崘”等,屬於以山名爲名例。四《澂秋館印存》著錄下揭一漢私印:此印印文,《漢印文字徵》釋爲“斫須子卿”(14.5“斫”欄)。捷按:此印“斫須”之“須”作从彳从頁的“”形,與漢印文字中常見的从彡之“須”寫法不同(參看《徵》9.3“須”欄、《徵》12.12“嬃”欄),《徵》及《徵補》均未收錄這種寫法的“須”字。後收錄此印者,也往往不取釋“須”

5、之說,而徑釋爲諸字書未載的“”(如《中國篆刻全集》卷二435頁)。近見秦“新嬃”(《秦代印風》158頁)、“李頾”(澳門蕭氏珍秦齋藏印,《虛無有齋集古璽印》)、“橋頾”(香港馮熾强藏印,《虛無有齋集古璽印》)諸私印:其中人名字“嬃”、“頾”所从“須”旁,寫法與此“斫子卿”印的“”正相同。可見《漢印文字徵》將印文“”徑釋爲“須”,應該是可信的。“斫須”,古複姓,諸姓書未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胥後令”,司馬貞《索隱》:“胥、須古人通用。”《荀子·君道》“狂生者不胥時而落”之“胥”,《韓詩外傳》卷四作“須”。《淮南子·說林》“華乃大旱者不胥時落”之“胥”,《文子

6、·上德》作“須”。(參看《古字通假會典》343頁“須與胥”條。捷按:“荀子”原誤植爲“苟子”。)然則“斫須”與諸姓書所載“斫胥”應該是同一複姓的不同寫法,漢私印中有作“斫胥”者,如“斫胥賞”(《十鐘山房印舉》26.6),是其例。《廣韻》入聲藥韻:“斫,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云:今平陽人。”邵思《姓解》卷二:“斫胥,漢複姓,見《姓苑》。”凌迪知《萬姓統譜》:“斫胥,見《姓苑》。”陳士元《姓觿》卷十:“斫胥,斫音灼。《姓苑》云:平陽族。”五《十鐘山房印舉》21b.4著錄下揭一漢私印:此印印文,《漢印文字徵》釋爲“將强之印”(3.19“將”欄、13.7“强”欄)。

7、捷按:此印印文姓氏字本从“犬”作,當釋爲“�”。“�”字亦見於漢私印“張�之印”(《雙虞壺齋印存》)、“楊�之印·楊長孫”(穿帶印。私人藏印),結構全同,是其比。原釋爲“將”字,顯然不妥。“�”字見於《說文》犬部:“�,嗾犬厲之也。从犬、將省聲。”或寫作“�”。秦印文字中或作从將不省的“獎”,如“杜獎”(《秦代印風》177頁),是其例。六《吉金齋古銅印譜》、《十鐘山房印舉》2.64等著錄下揭一漢印:此印印文,《漢印文字徵》釋爲“京州韓聶”(5.14“京”欄、《徵》5.16“韓”欄、《徵》11.15“州”欄、《徵》12.6“聶”欄),《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承襲其說(

8、348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