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契札记五则.doc

读契札记五则.doc

ID:29111479

大小:84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6

读契札记五则.doc_第1页
读契札记五则.doc_第2页
读契札记五则.doc_第3页
读契札记五则.doc_第4页
读契札记五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契札记五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讀契札記五則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關鍵詞:洹寶齋 太甲 出疾 陽文 摘要:本文提出讀甲骨文的五則筆記,並介紹史語所藏乙448反泥上殘留的陽文:第一則:《洹寶齋所藏甲骨》辨偽二則《洹寶齋所藏甲骨》是2006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收藏家所藏的306片甲骨,此甲骨雖經過鑒定,但可疑之處仍多。在此以兩片為例,即《洹寶》106抄自粹合31030(粹1543)、洹寶301抄自粹161。第二則:釋太甲合文「」卜辭「小甲」合文出現於善277(後收入粹112片),董作賓先生曾將之與王國維所綴的後上八‧十四與戩一‧六綴合

2、,此後為方靜若等學者考釋已成定論。但卜辭中亦有大甲合文作「」(合25948+合23053【白玉崢綴】)。筆者在未刊稿《甲骨綴合集續》最早以為「」是大甲的合文。最近方稚松又舉屯南675為例加以論證。第三則:誤字補刻例卜辭文例有誤刻例,亦有補刻例,詳見李旼姈《甲骨文例研究》一書,但卜辭亦有誤刻與補刻同見一辭之例,即乙5900「戊午卜,貞:己酉王」。其「戊「午」字,從反面有「戊申」與相差一天的「己酉」可知為「申」字之誤,貞下的「」為「申」字補刻,但缺刻了兩筆。第四則:卜辭「求」字的一種用法卜辭的「求」字常見於「旬亡求」,「求

3、」讀作「咎」。又「求雨」讀作要求的「求」,「求示」讀作「舅示」與「示」同,指伊尹。但卜辭有「求」(懷43)一詞,本則從「求」開始討論,結論是「求示」與「示」同,仍讀為「舅」。第五則:釋「出疾」卜辭表示疾病痊癒的字有「肙」(蠲)、「彗」(慧)、「」(瘳)、「徒」(除)、「」(差),和《方言》、《廣雅》所記合。卜辭有「出疾」、「疾出」一詞(合13633),歷來不得其解,從上下文義來看,「出」的本義是象足趾離開穴居之形,引伸則有脫離義,「出疾」即脫離或離開疾病。壹、《洹寶齋所藏甲骨》辨偽二則2006年7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4、了郭青萍先生的《洹寶齋所藏甲骨》一書,其中共收甲骨306片,鑑定者以為有四片存疑。筆者讀過此書之後,懷疑其中真偽夾雜,有待辨正。茲舉出以下二則為例,向學界請教。一、洹寶106(圖1)抄自合31030(粹1543)(圖2)洹寶106抄自合31030(粹1543),主要原因在於此片有一字作「()」,從「」與「」,合31030作「()」為「奏」字,中間看起來像「」,實際上構形從「」與「」,明顯作偽者不通甲骨文文字結構。另外合31030「王其悔」,洹寶106少了「其」字。再者,洹寶106的悔「」字兩手交叉處沒刻好,似多了一筆(

5、也可能是原存於骨面上的泐痕),事實上這是全仿《粹編》的形體,其他大部分甲骨著錄「女」並未見手腳相連的形體。及「」字右邊足趾之形角度上偏太過,而且的部份摹本作中間不連,及鬲形的下半部與旁邊不連,這些現象都是不明文字的結構所致,從上述跡象顯示,洹寶106應該是偽刻。二、洹寶301(圖3)抄自粹161(圖4)《洹寶》301「其大乙」抄自《粹》161(《合集》失載),證據如下:第一,兩者刻辭佈局雷同,從文例來看,粹161為肩胛骨,文字由左右行,右為骨邊。洹寶301同樣左右行,而右邊看起來有殘斷,應非骨邊。且從照片看似有盾文,很

6、可能是龜甲,顯然屬模仿而不顧甲、骨之別。第二,洹寶301「」字左邊所從「辛」作「」,字形下部作「」形,與一般所見「」、「」中間豎劃穿透的刻法不同,這顯然是從《粹》161「」字豎劃有穿透底部但不清的拓影仿來,二者之間連字體刻劃角度都幾乎一致。最後,「」字所從之「斤」一般作「」、「」、「」等形,《粹》161之「」字作「」,所從之「斤」作「」形,但斤首部分頗短且不清晰,因此洹寶301中的「」作「」,作偽者不察,抄的時候將「」誤認成「」。卜辭中的「水」()作為偏旁有時可以作「」,但「斤」字更不可能省略作「」,這也是作偽者不明文

7、字結構所致。本片原以為抄自屯南4285「其大乙又」,但經過多方比較,粹161顯然才是作偽之範本。圖1圖2圖3圖4(局部)貳、釋太甲合文「」卜辭為「小甲」的合文,最早見於方靜若〈為「小甲」合文說〉方靜若:〈為「小甲」合文說〉原發表於《上海中央日報文物周刊》,1948年9月8日。後轉載於《中國文字》新4期(1981),頁115-118。,陳夢家在《殷虛卜辭綜述》中也曾引《粹》112指出「辭2第四行「大庚七」後似是『小甲』合文」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頁374。其後經嚴一萍〈甲與〉嚴一萍:

8、〈甲與〉,《中國文字》新1期(1980),頁1-10。、黃奇逸、彭裕商〈釋小甲〉黃奇逸,彭裕商:〈釋小甲〉,《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10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頁303-304。、姜寶昌〈殷墟卜辭學習札記三則〉姜寶昌:〈殷墟卜辭學習札記三則〉,《山東古文字研究》(1993),頁4-7、49。等討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