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

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

ID:33498321

大小:67.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6

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_第1页
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_第2页
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_第3页
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_第4页
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提纲)解释何为先驱者,指那些与他们同时代的人相比,他们的思想要先进的多,他们的言谈举止被人接受不了,视为异类、怪物、疯子的人鲁迅笔下所刻画的正是这类人,他们被人遗忘、被围观鉴赏、被迫害,甚至被人“吃”1.先驱者的被遗忘及原因先驱者的被遗忘主要通过坟墓这一意想来表现。例举四烈士、黄花岗烈士、夏瑜的坟墓以及造中山墓所出现的歌诀,来具体写先驱者的被遗忘。尔后写先驱者被遗忘的原因:缺乏群众基础。2.先驱者的被围观鉴赏及意义通过写民众对像他们一样的平民百姓的围观鉴赏,引出对先驱者的围观鉴

2、赏。用以色列人钉杀耶酥,夏瑜牺牲时,狂人发病时以及疯子要吹熄长明灯时,众人的围观鉴赏来说明。并揭示出先驱者的价值,他们是觉醒者,他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唤醒沉睡的人,最终毁掉铁屋子冲出去。3.先驱者的受迫害及其根源由《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两个不同先驱者的受迫害情形,揭示出他们受迫害的根源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与他们的思想是同步的。4.先驱者的被“吃”先驱者最大的悲哀不是被民众所不理解,所迫害,而是被“吃”掉。以夏瑜为例来说明。总的来说先驱者的被遗忘、被围观鉴赏、被迫害、的原因及价值

3、。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鲁迅在特异的年代里,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对时代敏锐的感知,刻画出了一系列先驱者形象。他们被遗忘、被围观鉴赏、被横加迫害,甚至被“吃”。关键词:先驱者被遗忘被围观鉴赏受迫害被“吃”论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先驱者,是指那些与他们同时代的人相比,他们的思想要比其先进的多,他们的行为往往让他们同时代的人接受不了,视他们为异类,怪物;他们的言语往往让他们同时代的人称为疯子的胡言乱语,不可理解。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就是这类人,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我们勾勒出了

4、一幅幅先驱者被遗忘,被围观鉴赏,被横加迫害和甚至被“吃”的令人深思的画面。.1先驱者的被遗忘及原因鲁迅曾指出了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某种规律: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1)他也曾把生命的牺牲与社会政治事业联系起来加以认识,“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2)他特别指出:“生在麻木如中国的地方,纵使如何牺牲,也无非毁灭自己,于国度没有影响。”(3)这说明个体生命牺牲的价值与他的醒世与否有关。对与患有“健忘”症的人,是不会记住个体生命所牺牲的价值。而“健忘”一向是中国国民性的一大

5、顽症。先驱者为社会所做牺牲,为社会所立的功勋很少能在民众记忆中占据永久的位置。且不论革命的失败,不会有人永远记得那些仁人志士为了理想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单就说革命成功了,人们关心和爱戴的不是那些冲锋先阵的,为迎接曙光的到来,而在黑暗中拼掉最后一滴鲜血,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的先烈,或者也许可以说他们曾经记得那些先烈,也提起过,可转却又遗忘掉了。人们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活着的掌权者。历史的教训和鲁迅所处的环境都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使他在他的小说,杂文中反复表现着先驱被遗忘的悲剧主题,萧条,荒凉的烈士墓则构成

6、了鲁迅作品一个核心的意象。先驱者与旧势力集团抗争,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唤醒和救助生活在被奴役状态的民众。照常理来说,群众应该理解和配合并感谢先驱者的行动才是。然而,事实是群众不仅对他们的事业冷眼旁观,甚至与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统治者迫害先驱者的行列中,而不自知,最后甚至很快地忘却了这些先驱者,随之也忘却了他们自己的所为。鲁迅对于“忘却”这一悲剧性主题,曾在他的《呐喊》中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得到了体现。小说主人公回忆起清末民初的革命先驱时深有感触地说道:“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

7、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小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酷刑;几个小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早在忘却里渐渐地平塌下去了。”是啊,先却者的坟墓已经在人们的淡忘中平塌下去了。鲁迅多次写过民国初年四烈士墓的荒凉。也就是1912年1月16日革命党人杨禹昌,张先培,黄之萌三人试图炸死袁世凯,未成而被杀;同年1月26日,彭家珍炸清禁卫军协统兼训练大臣良弼,功成身死。后来,他们合葬于北京三贝子花园。在

8、张,黄,彭三人的墓碑上都没有篆刻一个字。鲁迅在后来的杂文《空谈》中对此悲愤地写道:“死者倘若不埋在人民的心中,则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他在尘世中所遗留的那掩埋他的最后一点黄土也真的将要平塌下去,或为平地。那么他也就真真地从这个宇宙中消失了,不会再遗留下任何痕迹。对于四烈士们这种很快被人遗忘的命运,并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是举不胜举,像黄花岗烈士们的命运也是如此。鲁迅曾在《辞源》中寻找有关资料。可他仅仅看到了寥寥数语:“黄花岗。地名,在广东省城北门外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