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创新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创新

ID:33534512

大小:4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6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创新_第1页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创新_第2页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创新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6生物学通报2012年第47卷第3期“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创新谢明桂(湖南省醴陵第一中学湖南醴陵412200)摘要原有实验实施起来有些困难:耗时较长;实验器具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实施较难;误差较大:实验中有氧、无氧难以把握;实验器材多且较大,药品用量较大。通过对酵母菌进行提前活化以及用注射器严格控制氧气有无,从而达到减量、简化实验,使实验随堂化的目的。关键词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创新中国图书分类号:Q-33文献标识码:B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5章第3节原有实验选用了酵母菌作材料,利用了微生“ATP的主要来源———细

2、胞呼吸”中的一个重要探物新陈代谢旺盛的特点,并且酵母菌在有氧和无究性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提出问题,作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研究出假设,并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实验装置也能较直观反映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探究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的对比实验。然而,在学生分活动,了解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组实验中,笔者发现原有实验方法实施起来有些为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打下基础。困难,具体如下:为探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①耗时较长:实验要用时8~10h,

3、不便于做实验原“参考资料”中基本步骤为:酵母菌培养液到实验的随堂化。的配制→对照处理(有氧组持续通入空气,无氧组②实施较难:有氧组A要用到气泵为每个实不通空气)→检测CO2和酒精的产生(如图1)。验组持续供氧,一般学校难以满足,而如果用橡皮球,则操作不便,难以长时间供氧。③误差较大:有氧组A是否发生了无氧呼吸无法确定。无氧组B菌液放置一段时间再检测CO2,难以把握住锥形瓶内氧气耗尽的时间,无氧图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装置图(自人教版)A.有氧呼吸装置图B.无氧呼吸装置图环境较难创设。

4、外,还包括凝固腺和包皮腺。雄鼠副性腺分泌物形过家兔和小白鼠解剖结构比较,学生可以很好地成阴道栓,可根据阴道栓确定雌鼠成功受孕。掌握哺乳动物内部结构的特征,从而为今后专业6.2雌性生殖系统雌兔和雌鼠卵巢外侧各有课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细胞学一条细长迂曲的输卵管。家兔输卵管前端扩大成实验、免疫学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从家兔或漏斗状,边缘多褶皱呈伞状朝向卵巢,开口于腹者小白鼠上准确取材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家腔;雌鼠输卵管前端呈喇叭状,开口于腹腔。家兔兔和小白鼠解剖结构的比较,学生不

5、仅深刻地理和小白鼠输卵管下端膨大的部分为子宫,两侧子解了哺乳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并宫结合成“V”字形,经阴道开口于体外。且较好地掌握了哺乳类的一般观察和解剖方法,7实验报告增强了独立动手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结束后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较为详细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参考文献内容为:绘制家兔和小鼠内部解剖图,并注明主要1张咏莉,黄清松.医学生物学实验指导.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器官名称。出版社,2008:21—22.通过2届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已证明在动2王敬元.小白鼠的解剖实验.生物学

6、通报.1983,(3):42—43.物学实验中增加小白鼠的解剖是很有必要的。通(E-mail:shunzhen16@yahoo.com.cn)2012年第47卷第3期生物学通报57④实验器材多且较大,药品用量较大。取2支洁净的注射器,分别标号为A、B。1实验创新点1)有氧组设置:用注射器A套住装有NaOH溶1)提前活化酵母菌———缩短学生实验时间。液锥形瓶的出气导管,反复抽取其中的空气,以除参照《生物·选修1》“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去瓶中空气中的CO2,夹上弹簧夹备用(如图2)。用为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状注射器

7、A缓慢吸入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倒置,再吸态,可提前1h活化酵母菌。入25mL通过NaOH溶液吸收处理过的空气,用带2)用注射器代替原实验装置———便于严格控弹簧夹的橡胶管套住注射器前端小孔,进行密封。制氧气有无,检测实验结果,减少误差,使实验更加严谨。①便于控制有氧组不发生无氧呼吸。用注射器抽取酵母菌培养液后,再抽取一定量除去CO2的空气。在培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如果出现气体体积增大,此时应立即停止培养,并检测实验结果,以防止发生无氧呼吸。图2除去空气中的CO2装置②便于控制无氧组不发生有氧呼吸。用注射2)无氧组设置

8、:用注射器B缓慢吸入25mL器抽取酵母菌培养液后,排尽其中的空气,再进行酵母菌培养液,倒置,排尽注射器中的气体,用带培养。弹簧夹的橡胶管套住注射器前端小孔,进行密封③便于检测CO2的产生。将2支注射器中产(如图3)。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