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

ID:335647

大小:4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25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1页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2页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3页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4页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张爱玲是盛开在中国四十年代文坛中的一株奇葩,她所生活的特定时代和现实状况,促成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她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解读她的中篇小说,大都是着重表现上海、香港这类大都市里人性心理的梦魇,以及对时代“荒凉”特色的感受。深切的生活体验使她把现代文学中感觉派的小说推上了一个无人可及的高峰,对小说中造语的新奇和创新,对古典文学中精髓的传承与袭旧都诠释到了极致,这些都使她的小说放着一种独特的光彩。由此而知,在张爱玲小说中主要表现出“苍凉”、“创新”、“袭旧

2、”的艺术风格。一、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张爱玲小说与众不同又出类拔萃的艺术风格是与她所生活的社会、家庭、性格有相当大的关系,正如环境造就人而言,张爱玲的小说因受着这几方面的影响才会形成她的小说创作的内涵。1、社会、时代的影响。旧时大都市的繁华是由浮华、虚伪、金钱构筑的社会网,网里生存着上流社会的浮华和平民社会中的琐碎与悲苦。张爱玲生于旧上海,长于旧上海,而后又在上海与香港这两座城市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这些都影响了她的创作体裁。张爱玲大学三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当时的香港社会集中了殖民文化的浮华与喧嚣,这时的张爱玲开始

3、用沉默但愉悦的心感受着生活中人物的悲喜。张爱玲作为旁观者如一位敏锐的导演用她的笔演绎着社会中各层角色。如小说《连环套》、《沉香屑—第二炉香》中主人公的故事便是来自于她所生活的这一时期中所接触到的人与事。101942年,香港战事中她目睹了实事的变迁,体味了人情的冷暖,这又使他酝酿了《倾城之恋》和《烬余录》等作品,这一时事为她的小说创作打下了底稿。学业中断后她回到了上海开始了文学生涯。当时的上海被日军的武力所笼盖,张爱玲感受着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所有的点滴体验影响了她写小说的主题内容。她将上海这个大都市背景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

4、和情感生活转绘到她的小说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张爱玲的作品中也透露着时代印迹,作品中也揭露了就中国的黑暗。正是社会、时代影响着作家创作作品的主题,张爱玲也不例外。2、家庭的影响。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大半在于家庭的影响。张爱玲所生活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以写作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张爱玲出生于1921年的上海,她通晓音乐,擅长绘画,有着极深的文学素养,这与她的家庭生活是分不开的。张爱玲的童年主要在上海度过,她的祖父是清代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清朝遗少,母亲黄姓,也是名门世家出身,婚后

5、曾去欧洲留学。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张爱玲从小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接受西方的新文化思潮。她不仅由父亲督促习诵旧诗古文,还喜欢阅读《红楼梦》、《金瓶梅》等古典小说和《歇浦潮》等晚清小说,并深爱《海上花列传》等诸多小说,这便使她古典文学的底蕴非一般人可及。又因受其母对西洋文化了解的影响,她也爱读张恨水的小说和英国作家毛姆等人的作品,张爱玲作品中心理的描绘便有着弗洛伊德思想的印迹。10在童年生活里萦绕在她周围的是父亲所抽鸦片的云雾气和父母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声,当时虽然父母之间不和谐,但是家庭却还算完整的。8岁的张爱玲初读

6、《红楼梦》时便喜欢上了这部古典名著,还写了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在当时其父也是有着父爱的,为她拟了对仗工整的回目,并鼓励她学作诗。小学、中学的时光是愉快的,张爱玲的性格并没有变得乖僻,她只是显得沉默寡言。在其母出国后,张爱玲的性格显现出了坚强,并且不轻易流露出自己感情的一面。母亲出国后,张爱玲常与姑姑接触,并受姑姑这位“新女性”的影响,使她从生活的苦涩与无奈中发掘出了些许的幽默,这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父母离婚之后,继母来到了这个家庭,父亲变得有些冷酷,这让张爱玲体会了人世间生活境遇悲苦的一面,这为她创作的小说涵盖

7、了一种苍凉的底色。正是家庭的境遇和影响造就了她的性格和文如其人的小说。对于张爱玲来说,她的出身和经历并不是愉快和值得炫耀的,其中的辛酸和愁苦只有用她的笔来转绘,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张爱玲小说的与众不同又出类拔萃的艺术风格。二、“苍凉”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整体风格“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内在个性基础,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人性描述、叙述语调都为我们展示出了苍凉的格调,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苦记忆,更是她所感悟的人生中人情世故的荒凉与无奈。1、小说的主题思想弥漫着“苍凉”的悲剧感。张爱玲小说大都以自己生活的所感所闻而

8、叙述,通过她近乎冷酷的悲剧感的叙述,一个个苍凉的故事便呈现于你所读的作品之中。张爱玲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使她笔下的人物没有亲情,也没有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有的只是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和扭曲。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小说中处处显现。比如在长篇小说《十八春》中,女主人公顾曼桢被姐姐曼璐为了锁住其夫祝鸿才的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