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

ID:33567296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_第1页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_第2页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_第3页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_第4页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提纲】一、李商隐简介二、李商隐《夜雨寄北》创作背景三、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二)朴素流畅情真意切的语言(三)独树一帜奇妙绝伦的构思(四)结束语【内容提要】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夜雨寄北》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构思奇妙,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

2、地。【关键词】: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在《

3、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二、《夜雨寄北》创作背景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十七岁时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教会了他写给皇帝上奏用的骈文。二十五岁时在令狐楚儿子的帮助下,考取进士。不久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部下当幕僚,并娶了王的女儿。王氏聪慧美丽,并通诗文。李很早就爱上了她,对这个婚姻非常满意,可这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李由于受到牛党和李党之争的影响,一生只做过一些校书郎、县尉之类的小官,或者在大官的幕僚府中帮忙,长期漂泊在外,穷困

4、潦倒。据历史记载,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但内容却是“寄内”6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

5、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因为《夜雨寄北》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

6、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三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赏读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其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充分体现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诗人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

7、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在此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诗人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

8、那么,“涨秋池”是诗人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