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ID:33671541

大小:10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28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_第1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_第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_第3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_第4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简介当一个人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单位,也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的生存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人每天都在各种小的、中型的、大的社会群体中,充当着各种角色,表现着自己的"社会性"。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方式、你对别人的态度、你怎样受别人的影响、你怎样影响别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社会性的表现以及表现自己的社会性的场合。(一)社会性的产生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学者实质上都是把人类各种不同的需要归属于两大

2、类,即生物性(生理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如对饮食、运动、休息、睡眠、觉醒、排泄、避痛、配偶、嗣后等的需要。动物也有这类需要,所以这些需要也叫生理性需要或原发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成就需要等。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属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范畴,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社会性需要也是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如果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个人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比如,人自出世之后便成为各种社会团体中的一分子。从婴幼儿时期起,人就想与他

3、人亲近、与他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关心、友谊、爱护、接受、支持和合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但没有因为自身力量的壮大而削弱这种需求,反而还增加了这种需求。有人对绝对孤立状态下的人(如一些宗教团体成员、遇难船上的人、隔离实验的志愿参加者)的个案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孤独隔离会产生突然的恐惧感和类似忧虑症发生的情感,并且隔离时间越长,产生恐惧和忧虑就越重。沙赫特也曾做实验说明:人是很难忍受长时间与他人隔绝的。所以,社会性需要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性,就是源于人类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

4、往中获得了社会性。当人一出生时,由于他的身上还没有任何人类社会的烙印,他只是一个自然的客观存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人"。但是,由于这个自然人生活在人的社会环境中,与人进行某种形式的交往,学习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并把这种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内化,变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自己逐渐适应周围的社会生活。假如一个人远离了社会生活,失去了人际交往,那他只能是个自然人,而永远不具有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作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所获得的特征,社会性几乎涉及了人自身智能以外的所有内容,即使狭义地界定社会性,它也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个人属性,如

5、情感、性格、交往、社会适应等等。(二)社会性的内容关于社会性的内容,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都在关注,但关注的角度有所不同。心理学家重视个体在社会性发展和演变中的那些心理规律,试图发现人的遗传因素、情绪、气质、智力特征等怎样在其中发挥功能,以及个体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教育学家重视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作用,试图寻找有效的措施和训练、组织方法,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心理学家所发现的那些个体社会化的规律。社会学家重视的是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所有基本单元:各种人的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非正式群体、临时群体,而不是个体;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所有这些群体怎样对人的社

6、会化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这些群体怎样演变;还包括社会大环境、大背景,如政治、经济、法律、传播媒介等怎样迂回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群体的演变。关于社会性的具体内容,东西方学者均有不同论述。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通过社会知觉,人们觉察他人的想法,向他人表达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通过社会行为的学习,人们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方式、道德观念,从而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我国有些学者则认为,社会性的内容应包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友好相处的能力,自律的能力,表现与理解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等。总之,尽管对社会性的描述不同,但其内

7、容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如何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并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如果要对社会性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社会性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作为人生之初的学前儿童期,其社会性内容有哪些呢?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选取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