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

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

ID:33695447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_第1页
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_第2页
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_第3页
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_第4页
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第课《戊戌变法》课案(教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案(教师用)第7课戊戌变法(新授课)【理论支持】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亲自体会探究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与“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知识分类理论”的理念是一致的。历史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它们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应当是认知主体——学生主动建构的,即“学习不再简单地是信息由外而内的输入,而是通过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交互作用实现的”;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建构知识的潜能、动机和可能性,理应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本课实施过程中,学生依托预习课案自

2、主掌握陈述性知识;教师精心组织课内探究活动,通过启发、诱导等多种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其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对话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而在学生亲自体验、不断小结、及时反馈的过程中,促进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形成,以及历史素养、人文情怀的生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及其社会背景;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的性质及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梁启超的言论,使学生自主掌握维新思想的内涵,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2)通过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历

3、史知识的方法。(3)通过对光绪帝四道诏令的释疑,培养学生参与历史,质疑历史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广度和深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公车上书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社会背景: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开始登上了历史

4、舞台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8/8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梁启超《变法通议》倡民权谭嗣同《仁学》批判封建纲常名教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建立组织、创办报刊的是什么?   名称时间创办人  或主笔结果影响组织学会北京强学会   1895文廷式遭封禁   宣传维变法,扩大了影响,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上海强学会康有为   创办报刊《中外纪闻》   1895年     康有为   停刊   《强学报》     1896年   康有为   《时务报》   1896年   梁启超   基础知

5、识填空及答案:(一)戊戌变法的条件1.社会条件——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 民族危机2.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 的初步发展。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 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为扩大 税源,解决 财政危机,放宽了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康、梁维新思想  的形成与传播。(1)形成时间:19世纪90年代 。(2)形成标志:康有为发表了《新学伪经考》和《新学伪经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3)特点:康有为把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

6、新变法的道理。(二)戊戌变法的目的一方面是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一方面是挽救中国的 民族危机。二、百日维新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  思想解放的潮流。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是什么?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  8/8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  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  广大人民群众。3.戊戌变法的教训是什么?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1.开端:1895年春,

7、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发展:(1)宣传维新思想: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在国内设立学会、学堂、报馆五十多所。(2)建立政治团体:1895年维新派在北京建立强学会政治团体;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救亡团体 保国会 ,以 “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接着,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设计意图」本环节指明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