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

《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

ID:33843371

大小:61.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_第1页
《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_第2页
《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_第3页
《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庭训格言》家训思想之评析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修身为本,修身为治国之基础,治国又是修身的最终目的。康熙帝知道,地位高的人,修身更有必耍,更具意义。因此,为了引导孩子们修身处世,他言之谆谆,勉其立志,励其读书,敦其主敬,促其节俭,示其养生。其家训《庭训格言》继承了古代经典如《四书》、《五经》、前代名贤家训和处世书里的训诲思想之精华,内容丰富,精义纷呈。1《庭训格言》的修身处世思想1.1立品树德。关于立品树德,康熙帝主张,人应该从少壮开始努力,以义理为目标,以圣贤为榜样,努力践行,坚持不懈,方能成为品徳完美、不为物欲所迷,有怜悯心、

2、言行兼善、不带偏见,宽容忍耐、知错能改、内圣外王的君子和完人。修身的具体步骤,就是从立志、学习、克己、正念、践行、存诚、主敬等几个方面入手,下一番功夫。立志,则是立志于道,希慕圣贤,保赤子Z心,存民胞物与Z念,仁慈恺恻,尽力助人,说好话,行好事,为世界增色,赋予人生以意义。他认为立志很重要,“志为进徳之基”,“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他发挥了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说,只有立志于道,信守义理,战胜物欲,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方能优入圣贤之域。他要求人们克己,治心。用道德良心战胜私心,“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

3、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即使一念之微,都要做到俯仰无愧。“防于念之初生,情于未起。”要虚己。一个人只有虚己,遵从社会与道徳对他的要求,才能与世相安。要正念。做到“存天理,去人欲”,去除人的自私的欲望。要践行。康熙帝认为,道不远人,“为学之功,不在FI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Z理矣。”“人之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只有从日常小事做起,积徳累功,才能由凡入圣。他认为,“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他希望人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凡有利于人者,

4、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力行善道,能尽五伦而笃于行善。”“以德服人”,“凡事循理”。要效法圣人,以义为追求的目标,不存利己之心。要节制逸乐。康熙帝指出:“逸乐过节则不可。故君子者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僧,是以身安而泽长也。”耍养正以蒙,即童蒙时就接受好的引导,纠正习性上的偏差,不为外物所诱惑。他说:“古人童蒙而教,八岁即入小学,十五而入大学,所以止其禀习Z偏,防其物欲Z诱,开扩其聪明,保全其忠信者,无所不至。”1.2读书学习康熙帝认为读书作用很大。他认为,读书

5、可以增见闻。他说:“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书之在天下,…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读书可以明道理,辨是非,行事无误。他说:“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可以淡嗜欲,尊人品。他说:“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澹,嗜欲澹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髙。”“读书一卷,则有一卷Z益;读书一日,则有一tl之益。”可以长才干,将书本知识融汇贯通,处理事务就会得心应手。他

6、说:“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來,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可以增智寡过。他以自己为例,阐发此理。“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读古代圣贤训诫之语,可汲取前人教训。因为“劝戒之词,…盖欲一句名言提醉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车之戒也。”既然读书很有用,那么,书的选择与阅读方法就很重耍了。读书要选重点,《诗经》等儒家经典和历史书很重要。他要求,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凡有志于学者,岂可不以诗为要乎?”

7、关于读书之法,他认为,要由经入史,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泛泛而读,而求领略书中深义,做到知、行合一。要有主见,克服拘泥之病。“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1.3慎独主敬慎独即独处时周I韦I无人也能谨慎自重,不违礼法,无愧于屋漏与衾影。“敬”指的是由敬神、行礼恭敬态度,延伸至对人和事的态度。孔子曾反复倡导“敬”字,认为它是君子持身、待物、行事之道,是“礼”与“孝”的核心,是造就君子的手段,又是君子的外在表现。朱熹认为:“人能存得敬,则吾心湛然,天理粲然”,“敬”为“圣门第一要义”。康熙帝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慎独主敬文化,他要求皇子们在平素谨言慎行,不恣

8、意放纵,自己监督自己,懂得治心。他说:“《大学》、《屮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贤第一要节,后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有二义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