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学生着想

多为学生着想

ID:33902355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8

多为学生着想_第1页
多为学生着想_第2页
多为学生着想_第3页
多为学生着想_第4页
多为学生着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为学生着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 替 学 生 着 想地理组  叶秋明对我来说,教学经验一方面是通过看书、做题,借鉴别人的经验,一方面是平时教学顿悟的积累,也就是一些具体的做法记录。后者是我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解题时豁然开朗的思路,更令我激动。而每一次顿悟都来源于为学生着想:怎样更有利于学生梳理教材、识记、突破难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一、“帮”学生整理初中地理新教材各章节内容都是以模块形式呈现的,文字叙述很少,图或图片很多,活动内容也不少。说实话,第一次用这样的教材,每一节都要琢磨好久:这张图或图片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安排活动1的目的是什么?……尽管课前都做了精心准备

2、,但有时上课还是感觉讲得有点乱。我相信,这样编排教材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肯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面对现实情况,决心对每一章节知识进行梳理,或以框框比较(例1)、或以条条综合(例2)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现在感觉备课要轻松些。例1(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P100、101图)地理位置北极圈以北,被亚、欧、北美三洲环绕南极圈以南,被太平、大西、印度三洋环绕范 围(P100、101图)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大洋气候条件不及南极地区冷、降水少、风力大“世界寒极”、“白色沙漠”、“世界

3、风库”自然资源矿产、北极熊固体淡水、矿产、企鹅居 民因纽特人无常住人口科考站(中国)(P100、101图)黄河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例2(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地理位置、范围(P66上图)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第二级阶梯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北方地区地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2、形成原因(P67活动2):“风成说”3、特殊的地形(P66下图):塬、梁、峁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产生的原因:P68上图+P69活动2--千沟万壑的地形2、产生的影响: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加重黄河

4、整治和防洪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自然灾害多:旱涝、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原因: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2、生态脆弱的原因: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环境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3、人地关系恶化:四、加强生态建设1、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举2、合理安排生产以上板书还可以看出,一些知识对应的重要图示都给于注明,便于学生对照图示进行复习。二、“帮”学生识记以往,我只要求学生说说从图示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过后容易遗忘。有一次,我突然想到:何不要求学生将这些信息记在图中呢?一方面加深课堂印象,一方面使学生复习时有图可依。例如,分析完地球公转产生

5、了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两种现象之后,要求学生在七年级上册P11图1.19“地球公转示意”中,分别将春分点和秋分点、夏至点和冬至点用线连起来,把地球公转轨道分成左右、上下各两部分。在左半部分写上“昼长夜短”,右半部分写上“昼短夜长”,分别表示北半球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这期间是昼长夜短,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这期间是昼短夜长。上半部分写上“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下半部分写上“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分别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这期间是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秋分日--

6、冬至日这期间是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并注明“南半球相反”。还要求学生在这幅图旁边画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正弦曲线图,反映“二分二至”之间太阳直射点分别朝哪个方向移动。再比如,要求学生将八年级下册P33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P35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P36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P42图2.26“不同的气候类型”与P31图2.13“我国一月平均气温”进行对照,看看这些线或界线都通过什么地方?(秦岭--淮河),把秦岭、淮河填注在每幅图的相应位置,记录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

7、义:是我国一月0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半湿润区与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旱地、小麦与南方水田、水稻等的自然界线。三、“帮”学生理解记忆1、用身体或某些部位化解难点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进行演示,既就地取“材”,又形象、直观。例如,自己两手左右伸直站在讲台上,将躯干定为本初子午线(00经线),则左、右分别为西经(W)、东经(E),左、右手指尖的经度都是1800;腰带定为赤道(00纬线),则上、下分别是北纬(N)、南纬(S),头顶为9

8、00N,脚底是900S。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北纬(N)、南纬(S)分别向北、向南增大到900,西经(W)、东经(E)分别向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