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禅诗》doc版

《略论中国禅诗》doc版

ID:33905227

大小:73.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略论中国禅诗》doc版_第1页
《略论中国禅诗》doc版_第2页
《略论中国禅诗》doc版_第3页
《略论中国禅诗》doc版_第4页
《略论中国禅诗》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中国禅诗》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0300720133高亚男CHIN119010.01略论中国禅诗高亚男克卿书院10606班摘要:本文着眼于佛禅之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探求禅诗学思潮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禅诗的主要精神内涵,以及关于禅学、道学、儒学思潮的比较。关键词:禅诗,禅诗内容,禅学的比较。一、佛教的中国化——禅宗佛教作为一门外来学说,其传入中国并得以高度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正是因为其本身的思想迎合了中国古代思想才能够如此。佛教主张“解脱”,而最终又归结为心的解脱。“心恼则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杂阿含经》卷10,《大正藏》第二册,第69页)“若心不得解脱,人非解脱相应……若心解脱,人解脱相

2、应”(《舍利弗阿毗昙论》卷27,《大正藏》第28册,第698页)。这个思想在中国当时是先进的,正好弥补了儒道思想的不足(参见本文第四点关于儒道释三家的比较)。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禅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宗派,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禅宗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重视宗教实践而不重理义探讨,否定释迦牟尼的神圣地位,看似与印度大乘佛教相悖,实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始佛教的复

3、归”(《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洪修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88页)。二、佛禅中国化的原因佛教的“般若”(般若是特指佛教的一种智慧)思想得以流传,这与它的思想内容和中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分不开的,《般若经》的基本思想是一切皆空,而中国汉魏以来,社会的动乱、黑暗也为般若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同时,《般若经》对一切皆空的论证,是通过对有、无以及有无之关系来展开的,即假有而体认世界之本无(性空)是它的重要特点。而谈无说有,正好是中国社会流行的老庄道家学说的一个特点(《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洪修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禅宗是儒道佛三教融合的一个

4、产物,除了表现为思想上的儒道释合一外,还体现在它的组织形式与禅行生活中,特别是农禅并作,自给自足,因此任继愈先生曾经在《禅宗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这样说道:“10300720133高亚男CHIN119010.01禅宗思想的中国化,首先在于它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的中国化。”作为中国佛教的一支,禅宗的全部理论也是建立在“心”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北宗的“息妄修心”,还是南宗的“无念显性”,都是一种“心性学说”。中国禅宗以“禅”命宗,倡“定慧等学”之法门,而最终以慧摄定,突出人心的智慧之性。禅宗重在觉悟,不特殊要求参禅悟性,讲究“即心是佛”“见性成佛”。禅宗的这种自由主义的风格,加

5、之比较适合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口味,因而受到欢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产物”(《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洪修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61页)。三、禅宗思想的载体——禅诗上面两节的铺垫对佛禅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介绍。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方面,佛教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从文学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文学辅助佛教弘传并融汇于中国文化,两者相互作用,初始借文学以宣扬佛教,渐趋达到佛教意识,对正常文学式样的有机渗透,文学不再表面化地宣扬佛教教理,而是在其意境中把人们引向空寂的世界。而佛教

6、文学中的禅诗无疑是一朵灿烂的奇葩。禅诗思维方式重直觉,重灵感,重感悟,不求严格的逻辑等特点使唐宋诗歌产生了重大飞跃。下面就对禅诗做一个简单的阐述。1、起源:禅诗是禅与诗的结合交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年代久远。源远流长。但是,禅诗起源于何时?始作者是谁?历史上的高僧大德,没有对此做出定论。近年来,随着禅宗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对禅诗产生兴趣,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人对禅诗的起源这一议题也作了深刻地探究。指出:“中国禅诗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汉晋之际,佛教传入,佛教经典大量译出,佛教思想深入人心,禅诗也就开始产生。汉魏六朝时期,就有名僧如慧远及名诗人如谢

7、灵运等写了不少禅诗。”(《禅诗一万首》河北科技版第5页)。2、禅诗的可贵之处:慧远在《念佛三昧诗序》中说道:“是以奉法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颓影,惧来储之未积。于是洗心法堂,整襟请向,夜分忘寝,夙宵唯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临津济物,与九流而同往。仰援起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垂策其后,以此览众篇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它向人们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诗人没有长期的禅学修养和参禅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禅诗的。禅诗的可贵正是在于此。3、禅诗的美:禅诗的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干净,生动优美,简约凝练,表现出自由的禅宗之美,生命本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