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反思的几点见解

对教学反思的几点见解

ID:33907057

大小:208.0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01

对教学反思的几点见解_第1页
对教学反思的几点见解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教学反思的几点见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海量资料超值下载对教学反思的几点见解新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或带着肯定赞赏、或带着困惑怀疑、或带着低落情绪的我们,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会是怎样的态度呢?或许大家都会回答,我已经改变了很多了:有的老师会说我在上课中使用了多媒体;有的老师会说我们教学中已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把自己变成“学生式的老师”,我们已经在不断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共同学习并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变成“老师式的学生”。这就是改变。可是,我们往往没有仔细分析,到底自己是主动站在新课改的角度上完成教学,还是被动式的在新课改

2、的影响下完成每一节课,我们有没有做到让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教好书、育好人”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我就将最近的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一.化学课堂必须反思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程度的关系,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新课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而当年新教材的产生对我们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大家是否记得,当年很多老师在上高一化学必修一的时候,活生生把它上成高三的一轮复习课,一直往授课内容添加新内容,教材补上很多知识点。当时导致的结果:1、学生因为每节课的课容量太大,分不清重点,陷入学习混乱状态,甚至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厌烦与恐惧;

3、2、教师筋疲力尽,因为每节课都有一定量的补充内容,使教学进度变慢,学生的掌握情况又不好,让我们的教学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现在新教材的编排好坏已经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说实话我对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调整也是有抵触心理的。今天,我们已经完全脱离了这种状态了吗?这是我们在每节课后都要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在教电化学知识时,因为受一些配套练习的影响,会不会把高一必修的内容与高二选修四的内容上成同样的课呢?试想在高一课时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一下子把电化学的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结果只有一个,必定让学生无法接受,甚至让学生产生混乱状态。而当你经过一段时

4、间后再上同样的内容的时候,效果还是一样的。其实教材的编排是递进式的,高一必修中的原电池知识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化学在生产、生活的一些运用,考纲中要求我们了解简单原电池的形成原理,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学会书写两极电极反应式,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等;高一不应涉及类似:Mg‖NaOH‖Al,Mg‖HCl‖Al,Al‖浓HNO3‖Cu之类的原电池。高二年的电化学教学中应该是在简单复习高一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入上述的一些原电池,以及化学电源和燃料电池,然后再加入盐桥的概念及原电池的运用。我想若是能不受其它因素特别是习题的影响按照教材的编排授课的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够掌握的。二.把握不同课

5、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①海量资料超值下载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二的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中应该都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再思考的教学环节。按教学纲要的指导,本块知识分为三课时,分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是按照考纲要求上课,每节课内容都会包括:演示实验,由演示实验得出理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再用浓度熵原理解释平衡移动的原因,接着用化学反应速率时间图来巩固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最后用相应的典例让学生学习解题方法。依此类推完成本块知识的教学;在第一次上新课程新教材我就是严格按考纲要求授课,但教完

6、后发现学生在解化学平衡题目时总会遇到各种困难,特别是三个结论混在一起的综合题考查时更加容易混乱。思考再三,我不断思考会不会是这种教学方法不妥当?因为这三节课从表面看起来很有逻辑性、课程结构特别好,但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跳跃性强,综合性太强,部份学生无法适应。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也不断的向老教师请教,之后我把本块知识作了一定的调整,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的内容为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熟记相应的结论;第二课时的内容为用浓度熵理论解释三个结论的产生以及勒夏特列原理;第三课时内容为用化学反应速率时间图进一步理解巩固三个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再讲解部分的典例。通过

7、处理后发现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点理解较为轻松,甚至有一个学生上完课后说:“老师,平衡并不象传说中的困难”。这句话对我就是一种鼓厉与肯定。当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并不是说前面的教学方法不好,只是我更加肯定通过修改后的课程安排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怎样教会更好?怎样教会让主体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这应该就是反思吧!三.教学上应当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对于化学实验,或许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在教学上我们也会利用网络多媒体下载相关视频播放视频,通过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现象,最近在上《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中,我就认为课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