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

ID:33916019

大小:72.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2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_第1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_第2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_第3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_第4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万达实验小学幼儿部一、研究背景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岀的五大领域之一的社会领域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点领域,但社会领域课程却因实施的难度较大,比较抽象,见效缓慢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处于边缘化。因此,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可借鉴的成型经验。而本组教师又是学前教育“零基础”的群体,更难把握教学时的尺度。为了摸索适宜学前阶段的社会领域的课程内容,建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模式,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在陈丽娜主任的提议和指导下,我组积极尝试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的研究。二、创建依据(

2、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领域方面,从自我认知、他人认同以及社会适应等角度都提岀了明确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二)情境创设成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性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三)《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体验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创建过程及主要模式结构提炼基于以上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学科特点、教学策略及学习方式的了解与研究,我们结合学

3、校教研活动的工作部署,在陈主任的指导下从2015年10月至11月,开展了社会领域的主题课研究活动。社会领域课程内容广泛,为了能够使教学模式的建构具有普遍意义和可操作性,我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并进行了分类分组研究。第一轮:《锦绣河山》(王伟丽)《感恩之旅》(韩智慧);第二轮:《生活中的标志牌》(张丽玲)《特殊的电话号码》(石志敏);第三轮:《去郊游》(段金婵),并在研究过程中初步提炼了以下总体教学模式与具体课型模式。(一)总体模式框架:第一环节: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情境创设的方式包括:表演、图画、语言、音乐、多媒体等。第二环节:活动参与,实践

4、体验。活动设计要求:具有情境性、层次性、操作性、群体性和游戏性的特点。第三环节:领域融合,全面感知。除本领域以外:与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等其他四大领域从实际出发,有机融合。第四环节:总结提升,激励发展。基本方法包括:活动归纳、提炼要点、应用延伸,激励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展情感,应用。(二)具体课型模式建构结合三轮教研三类课型我们分领域各有侧重进行了适度调整,提炼了以下具体课型模式。类型一:情感陶冶型教学模式建构课例:《锦绣河山》(王伟丽)《感恩之旅》(韩智慧)1.课型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

5、应,做出积极的社会性行为。2.基本模式和策略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情感激发。通过语言渲染,景象再现等方式,唤起幼儿情感共鸣或认知兴趣,为产生移情奠定基础。例如:《锦绣河山》教学吋,让幼儿准备自己旅游的照片,从自己熟悉的景点、景色中唤醒美好体验和认知欲望,为提升情感做铺垫。《感恩之旅》在执教时,教师创设了山区小姑娘感恩回报病榻上的奶奶的情境,唤起幼儿初步的认同感。为下一步体验现实中的关怀与感恩打下伏笔。第二环节:回顾亲历,情绪追忆。运用各种方式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从而提升社会认知。还以《感恩之旅》为例,教师在初步唤醒

6、之后,分层出示了图片,展现了在家庭(父母、祖辈)、学校(老师、同学、学长)、社会中(各行各业)给予幼儿关爱的人们。这些熟悉的场景,激发了幼儿当时的情绪体验,积极地参与表达与讨论,逐渐明晰了这些身边的人为他们所付出的关爱和服务,感恩之情油然而牛,第三环节:以情促情,情感换位一系列情境的呈现,让幼儿在回顾和讨论中,逐渐完成移情,心中的感恩之情自然流露。对课初教师创设的山区小女孩回报奶奶的故事也更加感同身受,有了积极帮助她的意愿。第四环节:行动实践,情感延展。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积极交流的同时,努力为小女孩积累感恩爱

7、心,帮助奶奶康复。这种获得情感导向,再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过程,不断引领幼儿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反应并主动尝试采取积极的行动。类型二:实践演练型教学模式(角色扮演型)建构课例:《生活中的标志牌》《着火了怎么办》(张丽玲)《特殊的电话号码》(石志敏)1.课型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掌握基本的互助、合作等交往技能,发展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敢于尝试自己解决简单的社会性问题。2.基本模式和策略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认知愿望。创设真实、生动、切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促使幼儿在既熟悉又新鲜的情境中萌发参与的

8、热情和乐于认知的愿望。例如:《生活中的标志牌》教师创设了兔子先生去散步的童话情境,充满儿童情趣,很顺利地完成了激情引趣的过程,也唤起了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