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

ID:33947494

大小:530.0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2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_第1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_第2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_第3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_第4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动机:近东贸易危机阻碍了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诱发对贵金属的渴求。条件:科学技术的支持:天文学,航海技术发展)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

2、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随着商业的兴起,尤其是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代的新兴国家开始奉行这一政策和观点。民族国家因商业的原因而兴起。新兴的民族国家和商业资本旨在获取货币的本性,使它们迅速结盟,这个联盟清楚地反映在当时西欧各国所实施的政策和信奉的学说上,这些政策和学说被称为重商主义。它的实施导致商业战争和商业文明的出现。柯尔培尔:重视主义的代表人物。17世纪中后期,在他当任法国财政大臣时期,执行了一套严格的重商主义政策。思考题:1.

3、为什么说13—14世纪是欧洲商业革命的临界点?商业发展到13—14世纪,显现出与以前不同的特点:①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世界形成几大贸易区,其中欧洲贸易区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这是商业变革的内在需求。②竞争制度的安排。外部环境成熟,各城市采取鼓励商业的政策,在吸收罗马法的基础上,各地形成了商法、城市法和海商法。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法律不仅在不同地区得到认可,而且使提供保护的城市贵族认识到为商人提供城市和贸易区外的保护能得到更大的潜在利益,竞争制度的供求机制发挥作用。③商业技巧的创新。钱币业独立,成为金融业

4、的先驱,“记账和划账”的结算制度成型,出现汇票,便于转让和流通,保险业也初现端倪,各种条件齐备。2.简述16—17世纪主要商业组织的创新形式。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意大利早先发明的商业技巧推而广之,如合伙制的推广;二是出现了商业组织的真正创新,如特权公司。①合伙制的推广。16世纪和17世纪是合伙制盛行的时期。合伙制是意大利商人为了保护和增加商业资本,方便与确保长途间的联系,以及分摊贸易风险而发明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它扩大了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利润,并且减少了风险。商人的合伙制是17世纪荷兰商品

5、市场的主要特征。合伙制对当时的贸易扩张来讲,提供了比单个业主制更强的筹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合伙制有一次性合伙,也有长期合伙。分享所有权的合伙制为以后所有权变成可购买、转让、继承和分利的权利形式打下了基础。②特权公司。新兴国家为了获取直接的利益,采取了出卖特权给私人企业的方式,代理行和特许公司随之发展起来。③特许公司。特许公司是在16—17世纪政府用特权换取利益的典型形式,也是荷兰和英国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特许公司由政府授予一定的对外贸易垄断权,享有其他一些优惠待遇。④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最早出现在意

6、大利的热那亚和德意志的一些采矿业中。地理大发现后,国家将一个地区的贸易特权赋予一家公司,需要大型的交易公司来执行,这种大型的贸易公司不得不采用股份的方法集资,股份公司应运而生。著名股份公司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合伙制、股份公司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也为其他行业的企业组织形式提供了范例。3.比较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的输出,在贸易上,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制定严酷的法令,禁止货币输往国外。晚

7、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往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证出超。为了保证出超,实行关税保护和鼓励本国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原因:①商业革命,特别是价格革命爆发。美洲大量廉价金银流入欧洲。开始重视工业生产。②各国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衰落,要求减少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的呼声加强。③各国对商品经济的规律有进一步的了解。第八章农业革命第11页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地重复着。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

8、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德国哈登堡改革:在斯泰因失败后,普鲁士新首相哈登堡在1810年继续改革。1811年颁布《调整法令》,用赎买的方式来解除封建关系。1816年到1848年普鲁士有35万农民通过赎买接触封建义务,成为份地所有者,但这些人还是少数,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