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

ID:34019912

大小:76.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U-25954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_第1页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_第2页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_第3页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_第4页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人吃鸡,越吃鸡越多----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对话(简化版)何亚福甲: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呢?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乙:你说“中国人口太多了”,究竟是指中国人口数量太多还是指中国人口密度太大?如果单看人口数量,那么加拿大的人口数量相当于新加坡的10倍,你能不能说:“相对于新加坡而言,加拿大的人口太多了?”如果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可见,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甲:中国的西部有很多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你算中国的人口密度时应该把这些地方去掉再算。乙:其它国家(例如日本)也同样有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现在假定日本和韩国的全部国土都适宜人居住,中国只有一半国土适宜人居住,即使这样算,日本和韩国的人口密度还是高于中国。甲: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中国有13亿人口,美国只有3亿人口,中国的人口密度比美国大几倍,因此,中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把人口降到3亿,这样中国的人均收入才能赶上美国。乙:按照你的逻辑,美国人能不能这样说: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加拿大差不多,美国有3亿人口,加拿大只有3千万人口,美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加拿大的10倍,因此,美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把人口降到3千万,这样美国的人均收入才能赶上加拿大?然而,事实上,尽管美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加拿大的10倍,但人均收入比加拿大还要高一些。而且,美国的综合国力不知比加拿大强多少倍!甲: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口数量越多,人均自然资源就会越少;反过来,人口数量越少,人均自然资源就会越多。难道不是这样吗?乙:一个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越多,不等于这个国家越富裕。俄罗斯人口密度小,资源丰富;日本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缺乏,然而这两个国家谁更富裕?秦朝时中国人口只有2千万,中国人并没有富裕起来;一百年前中国人口只有4亿,也没有富裕起来;现在中国人口达到前所未有的13亿,但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富裕的时期。你为什么要把人看作是负担,而不把人看作是一种资源呢? 甲:人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消耗其它动物或植物才能生存。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消费者。乙:是的,人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其它动物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必须消耗其它动物或植物才能生存。你只看到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却看不到人作为创造者的一面。一个人的一生中,所创造的价值完全可以大于他(或她)所消费的价值。也就是说,人一生中所创造的价值减去消费的价值是正数而不是负数,否则人类社会就不会越来越进步了。现在有些城市出台的这项规定是非常荒唐的:不允许城市居民生第二胎,却允许城市居民养宠物(例如大狼狗)。养一个宠物的花费往往比养一个小孩的花费更大,而且宠物不能创造出有益于人类的价值。甲: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控制中国的人口。你看中国的西北部,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了,黄河都变黄了。人口越多,对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人口越少,对环境的破坏就越少。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也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乙:环境恶化是因为人口太多吗?黄河可是黄了几千年了,要知道几千年前,中国人口只有两千万。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原本是森林,也没有人为破坏,但它就那么一点一点的变成了沙漠。澳大利亚的中部几乎渺无人烟,照样有大片大片的沙漠。又如,中国的人口密度是135人/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只有16%;日本的人口密度达335人/平方公里,然而森林覆盖率高达66%。可见,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性因素不是人口的多少,而是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是否注意保护环境。因为人既能破坏,也能保护环境。甲: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增长,那么将来中国的人口增长到20亿、30亿、50亿、100亿怎么办?乙:你以为人口像孙悟空的毫毛,吹一下就能变出成千上万个吗?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难道他们都“人口爆炸”了?事实上,人口的增长是有内控机制的。一般来说,穷国的人口比富国的人口增长快。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率就会下降。欧洲国家和日本过去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甚至现在还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但现在他们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都很低甚至负增长。21世纪最大的人口问题不是人口太多,而是生育率下降导致的人口老龄化。甲:你说不会发生“人口爆炸”,但事实是:1950年中国人口只有5.5亿,到现在人口已经有13亿了。 乙:1950年后,中国人口确实增长较快,那是因为:从1850年到1950年,中国由于长期战乱,100年间人口仅增加1亿左右。事实上,每个国家在长期战乱之后,都会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人口快速增长这种情况。1950年中国人口是5.5亿,世界人口是25亿;2005年中国人口是13亿,世界人口是65亿。可以看出,在这几十年间,世界人口比中国人口增长还要快一些。甲:不管怎么说,现在中国有13亿人,如果能通过计划生育减少几亿人口,不是更好吗?乙:计划生育虽然能减少人口数量,然而,计划生育也造成了人口结构的恶化:性别比失衡和加速老龄化。计划生育的误区,就是只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忽视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主要是指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甲:人口性别比失衡不是由于计划生育造成的,而是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造成的。乙: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几千年以来就一直存在。在1980年以前,中国还没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性别比失衡并不严重。“一胎化”政策是从1980年开始推行的,从那以后,人口性别比就开始攀升。20年间就从1981年的108上升至2000年的119,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119名男婴,大大偏离了103至107的正常范围。甲:那么人口老龄化应该与计划生育无关,因为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现在不是也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吗?乙:是的,一个国家即使不实行计划生育,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生育率下降而进入老龄化社会。但计划生育大大加快了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原因很简单:计划生育只能减少小孩的数量而不可能把老、中、青、幼的人口同时按比例地减少。甲:现在发达国家不是也进入老龄化了吗?老龄化有什么可怕的?乙:中国的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有两点不同:第一,发达国家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他们的普遍规律是: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就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在本世纪初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应对老龄化的能力也会大受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中国是“未富先老”。第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逐渐形成的,社会压力也是逐渐出现的;中国的老龄化是短时期形成的,中国只用了20多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花费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老龄化转变。甲: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什么问题? 乙:首先就是工作的人少了,领养老金的人多了。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远远少于领养老金的人口,这样全社会的劳动人口还能不能供养整个国家?中国的社保养老金目前是现支现付,都已经入不敷出,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发展,领养老金的人逐年增多,整个社保体系就有可能崩溃!甲:将来中国的社保养老基金不足的时候,提高税收水平不就行了?乙:如果地球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那么老龄化虽然带来很大压力,但咬紧牙关还是能够渡过难关的。但问题是,地球上还有很多国家与中国竞争,如果中国的税收水平太高了,那么中国的资金就会大量外流到税收水平较低的国家,中国的知识精英也会千方百计地移居到税收水平低的国家。这样就陷入恶性循环了:因为年轻人少了,就更加剧老龄化了,那又要把税收水平提得更高才能维持社保基金,这样又会导致更多的年轻精英外流……甲: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靠多生孩子来缓解老龄化,那么几十年之后,现在出生的孩子就会变成老人,那时老人的数量就会更多了,到时又要靠生更多的孩子来缓解老龄化,那样不是陷入恶性循环了吗?乙:一个国家合理的人口结构是保持总和生育率在2.1左右,这样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为什么说中国现在的老龄化问题可以通过多生一些孩子来缓解?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远远低于2.1的正常值。当未来中国的生育率保持在2.1左右的时候,人口结构就是良性循环而不是恶性循环了。甲:总和生育率是什么意思?乙:通俗地说,总和生育率就是每位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如果一个国家的男女比例是1:1,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口要保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总和生育率要保持在2.1,也就是平均每对夫妇要生育2.1个孩子,这就是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甲:现在的生活费用这么高,生2个能养得起吗?乙:如果一个普通家庭养不起2个孩子,那就证明这个社会的分配制度有问题,应该改革的是这个社会的分配制度,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人们只生一个。如果现在一对夫妇养不起2个孩子,那么将来一对夫妇养得起4个老人吗?甲:现在中国人口已经到了自然承受的极限,所以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以保持适量的人口。 乙:什么叫适量的人口?什么叫自然承受的能力?如果在1900年算,会认为中国人口最适量是3亿,看看那时候那么多乱民。如果在1960年算,5亿人口就是适量人口,因为那时7亿人口也饿死了那么多人。20年后、50年后......谁能规划一下几十年、上百年中国人口的适宜程度?为什么今天13亿人口,比过去7亿人口生活得更好?甲: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但日本并不能自己养活自己,需要进口粮食才行.乙:我认为日本完全是自己养活自己,因为日本并不需要国际救济.日本进口粮食,是花钱在国际市场上买的,而不是别的国家无偿送给日本的.如果你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粮食才叫“养活”,那么一个工人在工厂里工作来获得工资,就不能叫“养活”自己了?按照你这种观点,只有农民才能自己“养活”自己,工人、教师、商人等其它职业的人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了?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越来越少.例如,汽车的出现,使马车夫失业了.所以,将来并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乙:你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却看不到另一方面.汽车的出现,固然使马车夫失业了,但同时又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汽车司机、汽车制造工人、汽车修理工等等,从事汽车行业的人比以前从事马车行业的人多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一个行业是永远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的,这就是科学技术研究这个行业本身,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是永无止境的.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甲:计划生育的宣传说“只生一个,可以减轻一个家庭抚养孩子的负担.”但事实上,以前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我的父母生了3个孩子,那时我家虽然比较贫穷,但父母还是能够把我们抚养大;现在我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收入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但抚养一个孩子都不容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乙:是的,从教育费用来说,八十年代以前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但那时中小学生的学费很便宜,一个学期只需几块钱.八十年代以后实行“义务教育”了,但“杂费”反而暴涨.你上街去逛一圈,就会发现,小孩子的衣服常常比成人的还贵,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承受了整个家庭至少两代人的爱和希望,人们更舍得为这个孩子花以前在两三个孩子身上也许都花不了的钱。也就是说,独生子女是“奇货可居”,教育机构和精明的商家都瞄准这一点而大赚独生子女的钱.甲:具体来说,独生子女政策有什么弊病?乙:独生子女政策是导致人口性别比失衡和加速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此外,从军事上来说,当独生子女参军入伍后,谁来支撑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家庭?一旦有战事,谁还能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独生”意味着惟一,而惟一是经不起伤害、更经不起毁灭的。独生子女一旦罹难,就有可能造成这个家庭的断子绝孙.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古有明训。由于父母的爱过分聚焦、期望过高、养教方式不甚科学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材问题的困扰。一个孩子并不能绝对保证成材,如果孩子不成器,就可能成为大问题:老无所靠反成其累。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来看,“兄弟姐妹”等传统词语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甲:我发现,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得到了比较严格的实行,但在广大农村,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并不多。乙:是的。各地在生育政策上大多存在着“城市紧,农村松”的特点,即对城市实行“一孩”政策,农村实行“一孩半”或“二孩”政策,从而引起城乡生育率上的差别,农村居民的生育率明显高于城市居民。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其先天素质并没有明显差异,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由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均高于农村地区,因此,二元生育政策将导致中国大部分人口生长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长此下去,不可避免会引起低素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和总人口素质的下降,即“人口素质逆淘汰”。甲:不管怎么说,一个家庭如果只生一个孩子,那么一方面可以节省一笔抚养小孩的费用,另一方面母亲可以减少养育小孩的误工时间,用这个时间工作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因此,我还是认为“只生一个好”。乙:你这种观点是非常短视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将来的利益.现在的孩子少了,就意味着将来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少了,就会加重将来的负担.这无异于寅吃卯粮.打个比方说,如果你的月工资是1000元,每月一号发工资,你在上半个月就花掉了900元,当然你会认为生活得不错,但下半个月你就只有100元生活费了.你说“只生一个好”,就是只看到“上半个月”的生活,却看不到“下半个月”的生活.一般说来,父母终将先子女而去,独生子女政策就是说,用两条命,传一条命,以几何级数递减,几代人之后,中华民族离亡国灭种不远了。甲:但现在不是规定,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允许生两胎吗?所以人口结构应该是4:2:2了。乙:你总是以为,凡是法律允许的,大部分人就会去做.如果是这样的话,发达国家就不用为老龄化发愁了!因为发达国家不但允许生两胎,而且还允许生三胎四胎,但事实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低于2.0,也就是说,多数夫妇都只愿生一胎.发达国家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他们的生育愿望尚且如此之低;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的负面宣传,已经使许多中国人认为“只生一个好”是天经地义的,生两胎或两胎以上是落后的生育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加上抚养小孩成本的提高,大部分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仍然会选择只生一个.甲:我认为,现在中国有很多人失业,也就是有很多过剩人口,应该实行计划生育减少过剩人口。 乙: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或过剩人口的时候,不是人口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出了问题,要改革的是社会制度而不是要减少人口。例如,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美国人口只有1.2亿,那时失业率高达25%,如果你认为失业是由于人口太多,那么你是不是认为那时美国也应该减少人口呢?然而,现在美国人口有3亿,失业率只有5%。如果社会制度出了问题,即使是像阿根廷这样每平方公里只有11个人的国家,照样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甲:现在中国的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如果现在放松计划生育,就会有更多的人口出生,就会增加就业压力。乙:你担心现在出生的婴儿会抢你的工作吗?婴儿不是刚出生就能成为劳动力的,至少要过十几年、二十年才能工作.二十年之后,由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老龄化日趋严重,中国将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现在出生的婴儿到那时正好能成为劳动力.而且,现在出生的婴儿多一些,反而有利于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因为至少可以刺激与此有关的乳品、医疗、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家政、幼儿教育、游乐等等行业的发展。甲:我想问你两个问题:一,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那么,除了中国以外,其它国家有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二,你是否支持计划生育?乙: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计划生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英文是familyplanning,直译是“家庭计划”。如果你说的“计划生育”是指“家庭计划”,也就是说一对夫妇生多少个孩子由每个家庭自己来决定,政府只起着引导的作用,那么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实行这种计划生育。如果你说的“计划生育”是指采用行政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那么世界上没有其它国家实行这种“计划生育”。我支持“家庭计划”这种计划生育,但不支持强制计划生育。甲:中国的计划生育主要是依靠行政的强制手段,那么,如果取消计划生育,中国还能不能控制人口的增长?乙: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控制人口增长其实有很多种方式,并不一定要采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例如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进城市化;提高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教育水平;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等,这些措施对于降低生育率的作用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不仅对降低生育率和控制人口数量有正面的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正是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与其花这么大的财力和人力去推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如在上述几个方面大力推进。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采取强制手段,照样做到了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如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生育率就降到了2.0的水平。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教育普及、尤其是妇女扫盲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会直接导致生育率迅速下降。 甲: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还没恶化到很严重的程度,等过十几年再调整人口政策也不迟。乙:你这样说,使我想起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几年前,当中国刚刚步入老龄化社会时,中国的人口结构相当于“疾在腠理”,现在是“疾在肌肤”,2010年是“疾在肠胃”,2020年则是“疾在骨髓”。因为到了2020年,计划生育所带来的“人口结构综合症”将全面发作,届时,中国将有四千万光棍找不到对象,并有2亿多老人需要养老。此后,老人逐年增多,而年轻劳动力却逐年减少。趁现在“疾在肌肤”,早日对人口政策作出调整,尚可挽救;否则,等到“疾在骨髓”时再想改弦易辙,已是“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何亚福有人肯定认为本文的题目写错了,应该改为“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少”,他们会争辩说:“不是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能算出:餐桌上有10个苹果,如果分给10个人,那么每个人只有1个苹果;如果有5个人来分,那么每个人就有2个苹果;如果只有2个人来分,那么每个人就有5个苹果。”这种小学一年级的观点正是计划生育理论的基础:只有减少人口数量,才能提高人均资源的拥有量。但小学一年级的算术解释不了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经济学中有一句名言:“鹰吃鸡,人也吃鸡,所不同的是:鹰吃鸡,越吃鸡越少;人吃鸡,越吃鸡越多。”这是因为,人除了吃鸡以外,还是可以养鸡的。所以,本文要论证的观点与计划生育理论正好相反: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多。前提是:在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人们热衷于“与人斗,其乐无穷”,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少。”这正如:如果人们只想吃鸡而不想养鸡,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人吃鸡,越吃鸡越少。”只要稍微了解世界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从几万年前一直到现在,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人口数量越来越多。那么,人均资源是不是越来越少呢?在原始社会,人口的数量很少,虽然表面上的“人均资源”很丰富,但实际上,那时的人类对很多资源(例如石油和煤)都不会利用,所以“人均资源”再丰富,对人类也没有什么用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表面上的“人均资源”越来越少,但由于科学技术在进步,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大,所以实际拥有的人均资源反而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什么历史事实与计划生育理论相反呢?这是因为:计划生育理论把人当作机器或动物来看待,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哲学上的术语来说,计划生育理论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人口与资源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美国生物学家保罗•埃尔里奇(Pawl Ehrlich)和罗马俱乐部为代表。他们认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会越来越少。1968年,埃尔里奇在《人口》一书中预言:“本世纪70年代全世界将经历一场饥荒,将有几亿人饿死,即使现在采取紧急措施也无济于事。”预测的时间早已过去,事情并未发生。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预测:1981年黄金将用尽,1985年水银将用尽,1987年锡将用尽,1990年锌将用尽,1992年石油将用尽,1993年铜、铅、天然气将用尽。预测的时间早已过去了,事实正好相反,在这期间,所有金属和矿产资源的平均价格都降低了。另一种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JulianSimon)为代表。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类前途光明。1980年,西蒙向埃尔里奇发出挑战:由埃尔里奇任意挑选5种金属,打赌这5种金属的未来价格是升还是降,如果未来价格上升,则埃尔里奇赢得赌金;如果未来价格下降,则西蒙赢得赌金。埃尔里奇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于是他选定了铬、铜、镍、锡、钨这5种金属,并约定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如果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上升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如果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1980年,世界人口为45亿;1990年,世界人口为53亿,10年间增加了8亿。人口增加了,自然资源的总需求量也相应增加,然而,这5种金属的价格无一例外下跌了,埃尔里奇不得不向西蒙支付了赌金。人口增加了,表面上的人均资源变少了,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理,这5种金属的价格应该上涨才对,但为什么事实正好相反呢?这是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其替代品。当这5种金属的价格上升时,就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当这些替代品大量生产出来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们就会用替代品取代这些金属。这时,这些金属的需求大大减少,价格自然就下降了。在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里,人的一生中所创造的价值总是大于他的消费,也就是说,人的平均价值是正数。因此,人口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利用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实际拥有的人均资源也越多。换句话说,人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资源。例如,在19世纪以前,铝被认为是一种希罕的贵金属,价格甚至比黄金还要贵,然而,随着炼铝技术的进步,铝产量的不断增加,铝价也随之不断下降。 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或过剩人口的时候,不是人口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出了问题,要改革的是社会制度而不是要减少人口。例如,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美国人口只有1.2亿,那时失业率高达25%,如果你认为失业是由于人口太多,那么你是不是认为那时美国也应该减少人口呢?然而,现在美国人口有3亿,失业率只有5%。如果社会制度出了问题,即使是像阿根廷这样每平方公里只有11个人的国家,照样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少生快富”是荒谬的口号,只有把人的价值定义为负数,才会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所以,出现人口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制度的好坏。关于"人口"的新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