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有关资料

校园文化有关资料

ID:34080275

大小:7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3

校园文化有关资料_第1页
校园文化有关资料_第2页
校园文化有关资料_第3页
校园文化有关资料_第4页
校园文化有关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有关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摘要 高校校园文化有其固有的结构和内容。文章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以物质文化为栽体体现高校特色、以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性原则、以行为文化为标志外化精神内核、以精神文化为灵魂凸显时代特征、以大学理念为支撑突出育人中心。  关键词 网络环境;校园文化;内容;高校    文化世界以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呈现,但是由不同特质负载的意义单元,并不是无规则的离散分布,而是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文化意义单元之间按照一定的本质性联系构成整体的文化世界,称为“文化结构”。高校校园文化分为四种形式或

2、四个子系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四个层次形成一个不可分割而又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并呈现出了层层递进的关系。因为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与基础,任何一种精神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体现在校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上,反映的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行动规则与行为规范的普遍要求,并在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中产生出一定的影响力、迁移力和感召力。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与信念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物质文化为载

3、体体现高校特色    校园器物文化(或称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应体现校园的精神文化风貌。校园器物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却背离了这一宗旨,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建设,一味追求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单纯对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核,单纯的校园环境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形象地比喻为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营建,校园景观建筑、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要蕴含丰富的人文气息。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营建校园物质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发挥校报、新闻网、广播台、宣传橱窗等校内各种新闻媒介的传播作用,当前尤其需要认真抓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互联网一进入校园,就以其传播快速、信息量大等优势迅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

5、工作、学术交流、社团活动、文艺体育和管理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网。在这个学校师生的网络家园,校园网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参与学校管理、政务公开、展示才干甚至是解决生活琐事的平台,也同样为全社会提供了展示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不仅仅是大众传媒,它已成为浓缩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以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原则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要求就会空泛无力。实践证

6、明。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但是,制度文化的目标内隐在精神文化的内涵之中,在发挥其强制性、诱导性保障作用的同时,不能偏离精神指向。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强调控制功能、约束功能、鞭策功能,而忽视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则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制度出台了不少,活动开展了不少,表面上看既井然有序又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主体价值没有得到提升,引导

7、、教育效果也没有真正实现。  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9%的被调查高校制订了针对教师开发的电子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只有8.6%的高校设置了专人或部门来负责解决师生在使用电子资源时所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另外,对大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30.1%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关校园网内禁止商业音像资源的下载及传播的规定,52.1%的大学生了解校内各种版权资料的合理使用规定。另有24.0%的学生则根本不知道学校在上述方面是否有明确规定。此外就是学生上网时间过长问题,调查显

8、示,66.3%的学生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3~4小时;学生们上网时做得较多的事情分别是“上BBS”(80.5%),“检索各种学习资料”(49.0%),“收发电子邮件”(48.7%),“看新闻”(46.5%),“社会交际活动”(36.4%)和“娱乐活动”(33.1%)。网上不良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2000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