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

ID:34121475

大小:58.7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1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2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3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4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本院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64例,男16例,女48例;年龄29〜67岁,平均(41.2±7.9)岁。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结果PTMC肉眼可见灰白色小结节,多位于甲状腺实质内,质地中等,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部分呈放射性瘢痕样,有砂砾感;镜下可见向周围甲状腺组织放射状浸润性生长的乳头状癌,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者滤泡团块状;纤维血管轴心的多级分支真性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可见纤维间质反应及砂粒体。结论PTMC具有特征性

2、的组织学特征,其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真性乳头的形成和(或)特征性核的改变。[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理;纤维间质;分析[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1(a)-0099-02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订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是指肿瘤原发灶最大直径<10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又称隐匿性甲状腺癌。PTMC瘤体较小、起病隐匿、缺乏明显临床表现,以往多在尸检中发现,其发病率报道不一,为1%〜35%[1]。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等辅助检查

3、设备的应用,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推广和提高,PTMC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但病理检查仍是PTMC确诊的金标准。由于PTMC体积小、恶性程度较低、临床进展较慢,PTMC的检出率较低[2]。目前,有关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报道较少,其诊治要点仍不十分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64例PTM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为该疾病诊治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64例,男16例,女48例;年龄29〜67岁,平均(41.2±7.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2±1.0)年;首诊主诉甲状腺肿物者7例,颈淋巴结

4、肿大3例,甲状腺肿物合并颈淋巴结肿大1例,其余患者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甲状腺肿物。所有患者经术中快速切片或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o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彩超(Acuson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部分患者术前行细针穿刺或活检。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联合术后内分泌治疗,同时部分患者行改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于术后第2天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100〜150ug/d),使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在正常范围下限(0.35〜4.94mlU/L)。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溶液固定,以间隔0.5cm常规书页状切开,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厚度4uni连续定向切片,部分

5、切片用于HE染色,光镜下观察;部分切片处理后用于免疫组化染色。所有标本采用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CK19标记检测,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免疫组化结果判定:肿瘤细胞胞浆出现棕黄色染色为阳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2结果2.1病理检查肉眼所见和免疫组化分析切除的标本中,肉眼可见灰白色小结节,多位于甲状腺实质内,少数位于被膜下方;质地中等,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部分呈放射性瘢痕样,有的有砂砾感。瘤体直径3〜10mm,平均(6.2±1.2)mm。单发癌48例,16例位于腺体上极,12例位于腺体中极,20例位于腺体下极;单

6、侧多发癌13例,5例位于腺体中上极,5例位于腺体中极,3例位于腺体下极;双侧多发癌3例,2例位于双侧下极,1例位于左叶下极及右叶中极。64例PTMC患者中,CK19表达均为阳性,阳性率达100%o2.2病理检查镜下所见镜检可见向周围甲状腺组织放射状浸润性生长的乳头状癌,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者滤泡团块状;其中典型的乳头状癌病理改变56例,非典型的滤泡型乳头状癌病理改变8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无远处转移;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甲状腺腺瘤2例、桥本甲状腺炎3例。乳头状癌具有典型的乳头状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主要镜下病理改变:(1)具有多级分支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表面被覆分化良好

7、的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细胞;(2)大部分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改变,核染色淡,水样透明,细致而弥散,核膜清晰,核仁小;(3)部分细胞可见胞浆突人核内而形成的边界清楚的嗜酸性包涵物;(4)核膜折叠而成核沟,间质伴有明显纤维化,可见砂粒体形成。滤泡型乳头状癌主要病理改变:癌细胞呈滤泡状排列,滤泡结构异型明显,可见背靠背及共壁现象,无乳头形成,但细胞核呈典型的毛玻璃样改变,部分可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可见淋巴细胞浸润。3讨论目前,PTMC的治疗国内外均未达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