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

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

ID:34128680

大小:9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_第1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_第2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_第3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_第4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新津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2843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津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期历史入学考试一、选择题(2分*30=60分)1、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社会时说:“……和古代的社会组织,有极大的关系;凡同宗的人,都同奉一个始祖;始祖的嫡长子,为大宗宗子;始祖之众子,皆别为小宗宗子”省略号所指代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A.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分配上B.中央机构的运作方式上C.地方的管理方式上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3、王沔(音mian

2、,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4.《明史选举志》中记载:“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这则史料说明A.科举考试开始于明朝初年     B.考生答题有较为灵活的发挥空间C.四书五经为主要命题来源    D.八股取士在古代以合理性为主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

3、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著名史学家冯天瑜认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席,而地主经济、专制政治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是“非封建”的“皇权时代”。对此,以下关于“皇权时代”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皇权时代”皇权逐渐强化、经济力量主要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②“皇权时代”专制统治,始终没有封邦建国③秦到清一以贯之,都属于“皇权时代”④专制集权与封邦建国相互冲突、对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之所以说

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主要的依据是A.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国的威严B.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局面C.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出现了民族危机D.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8.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誓与台湾共存亡。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B.《辛丑条约》签订后D.“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9.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A.黄海海战情景B.武昌起义情景C.

5、五四运动情景D.抗战胜利情景10.《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11.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组织革命武装,发动武装起义B.集中力量消灭国名党主力B

6、.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2.近代著名史学家张萌麟曾指出“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13.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A.许多富家子弟为抗日以身殉国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C.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D.国民政府为抗日做了积极贡献14.“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7、、法律化……”新中国成立时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5.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法制化16.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

8、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B.亟待增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