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

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

ID:34177663

大小:345.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04

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_第1页
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_第2页
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_第3页
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_第4页
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部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部95年度技專校院通識教育師資研習營課程研討會議參考資料通識教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95年7月19日57參考資料一摘自〈臺灣大學共同與通識教育改革之研究計畫報告書——臺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95年1月15日〉第二章 國內外大學通識教育模式檢討2:1前 言從民國45年(1956)東海大學推行「宏通教育」以來,我國各大學的通識教育制度,大致上多是參考美國各大學的模式;而近二十年來,國內外各大學對於通識教育的規劃與改革都有顯著地進步,因此,本章將說明美國、日本、臺灣,和華語地區各主要大學通識教育的模式,以作為本校改革的參考。以下,先說明國內外各大學通識教育的概況,並歸納出四種主要

2、的模式;然後根據各個模式,分別說明各大學施行之通識教育的詳細內容。一、美國各大學通識教育概況57就現代教育制度而言,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始自十九世紀以來各長春藤盟校或各州立、私立大學,不但由來已久,而且演變至今,也已有許多變革,值得我們重新審視與學習。雖然美國多數的大學,包括如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等等,多是以均衡選修的模式推行通識教育,也就是採取不同領域之間相互選修的方式,互補彼此之不足;不過,幾所主要的大學仍然發展出各校獨特的模式,而二十世紀美國的通識教育就經歷了四個主要的改革事件,就是1917年哥倫比亞大學的《西方文明》通識課的設立;193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西方經

3、典教學;1970年代哈佛大學規劃的核心課程,以及1988年史丹佛大學對於柏拉圖作品是否適為通識教材的問題。這四次的改革事件,形成了頗具美國特色的通識教育模式,值得我們多加觀摩。本章將以哈佛大學、哥倫比亞、芝加哥、史丹佛、普林斯頓,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和紐澤西州立羅徹斯大學等校,作為討論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概況的對象。二、日本各大學通識教育概況日本於二次大戰之後歷經美軍監管時期,因而在教育制度上不免受到美國影響,但仍在1984至1987年之間,成立「臨時教育審議會」(臨教審),進行日本近代史上第三次的教育改革運動,並且在1993年修訂《大學設置基準》之後,在「教育自由化」的原則

4、下,朝向「納多於一,同中存異」的精神改革其大學通識教育,其改革成果也可作為我們觀摩的對象。在日本,大學通識教育稱為「教養教育」或「全學教育」。1949年由帝國大學改制的東京大學成立了「教養學部」,也是日本全國唯一在大學中設有「教養學部」的大學。1996年更在後期課程改組為六個學科,以深化跨學科領域的精神。日本各主要大學對於教養課程所修習的學分要求大致都在40學分左右,京都大學醫學部更要求在60學分,普遍都比臺灣的通識學分要求來得高。此外,像是東京大學的「全學自由研究seminar」與廣島大學的「教養seminar」必修課程,專門討論教養精神,增進學生了解教養課程的目的,有助

5、於教學效果與目標的達成。57近幾年來,日本文部科學省對於教養教育日趨重視,據其於2003年針對各階段的教育調查發現,最不滿意的是大學階段,佔最高比例達37%(其次為小學34%、中學校14%、高校13%、就學前2%);其中對大學教育最不滿意的理由之一即是「輕視教養課程。對於掌握事物的本質以及議論性的解釋之訓練不足」,而東京大學作為日本最重要的大學,教養學部實施的制度常是被參考的對象,因此,本章即以包括東京大學在內的幾所重要學校為討論日本大學通識教育的對象。三、臺灣各大學通識教育概況國內各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的法制化,始於教育部於民國73年發布〈大學通識教育選修科目實施要點〉,由

6、於先前已有「共同科目」課程的施行,因此,許多學校多半將「共同科目」與「通識課程」合併規劃。近年來,已有學校意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將共同科目通識化,或是取消共同科目,而改於通識課程中規劃更具學習價值的相關課程。在課程規劃方面,多半採取人文與科技領域均衡互補選修,並結合共同科目必修的模式。民國93年3月30日至4月9日,教育部「通識教育評鑑計畫辦公室」已經針對中山、清華等七所研究型大學進行「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先導計畫」評鑑工作,對於各校通識教育實施的「組織與制度」、「課程規劃」等項目進行評鑑,因此,為精要計,本章即以此項評鑑報告,觀摩中山、清華、臺大、交通、中央、成功、陽明

7、等校通識教育模式;另外,政治大學與淡江大學近年也進行改革,所以也一併參考。四、華人地區各大學通識教育概況(一)大陸地區大陸地區的通識教育稱為「文化素質教育」,也逕稱「素質教育」。基於政治立場與國際局勢,大陸從五○年代以來,長期受到前蘇聯教育制度的限制,過度偏向於專業人才的培育,使教師與學生僅關注於自身所學之專科知識,而未能博務多方,增廣見聞。八○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受到與國際社會交流機會增加的影響,以及九○年代之後,大陸市場的開放與開發,面對全球化與知識經濟趨勢的衝擊,突顯出單一知識的不足與危機,因此興起推行素質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