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

ID:34201472

大小:14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4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二模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A.重视民心向背B.宣扬君权神授C.实行等级制度D.依赖家族关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的思想观念,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C选项错

2、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2.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A.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C.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答案】C【解析】“以券书(契券)从事”等字眼意在强调官府是在通过契约来规范、约束市场行为,即官府是注重通过契约来规范市场行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汉时期是抑商的,国家对商业并未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汉时期

3、商人的政治地位并未不断提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宋以前,印刷刊行的主要是日历、佛经。宋初,在宋太宗的主持下,大量编印出版典籍,并着手编纂一套权威版本的经典文本。至继任的宋真宗时,刊印了《七经义疏》,共165卷。民问刊印儒学经典的数量也大量增加。以上现象①推动了活字印刷术日臻完善②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广泛传播③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④强化官营印刷业的垄断地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宋真宗时,刊印了《七

4、经义疏》,共165卷。民间刊印儒学经典的数量也大量增加”说明②③正确,④错误;①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4.盛宜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同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这表明盛宜怀主张,中国如果要真正发展近代电讯事业,根本在于A.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B.适应网防建设的需要C.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求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答案】C【解析】材料中体现盛香槐主张引进西方近代电信技术,但这不是根本目的所在,而是为了达到目的手段,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知道,新造电线第一要务是为了传

5、递军情,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但根本在厚利商民,排除B。从材料中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可以看出,引进西方电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工商业经济发展的要求,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主要强调的是发展电信事业目的,排除D。5.如图为1907年北京《益森画报》所载《厮役演说》(如图所示).画中文字为:毛家湾某女学堂,每日下午,各学生家多来相接。一女生仆人,年五十余,初十傍晚,在该堂门首对各家父兄及仆人演说“阅报之益”,津津有昧,颇能动听。演说不奇,出自厮役则奇。此史料可直接用来研究①戊戌变法②晚清教育③辛亥革命

6、④报刊传媒。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发生,排除①;“1907年”“毛家湾某女学堂”属于晚清教育,故②正确;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排除③;“阅报之益”说明报刊传媒出现,故④正确,选择B项正确。6.如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九”应该是目录三南开学校八黄埔军官学校九十二南昌起义二十六坚持在重庆(上)A.五四风暴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C.长征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答案】B【解析】依据表格中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南昌

7、起义是1917年8月。可知是北伐战争时期,故B正确;A是1919年;C是1934年;D是1945年,时间均不符合。7.下图左侧照片反映的是中国某军队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缴获的敌军的旗帜等战利品,图右为战斗指挥者粟裕的题词:“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它反映了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D.中国战场实施战略反攻【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战斗指挥者粟裕”“新编第四军”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故C项正确;新编第四军出现的时间是抗日战争

8、时期,1927年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1936年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1944年中国战场实施战略反攻,故ABD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战斗指挥者粟裕”“新编第四军”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状况进行分析理解即可。8.1961年,中共中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