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地名称由来

山西各地名称由来

ID:34342804

大小:3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山西各地名称由来_第1页
山西各地名称由来_第2页
山西各地名称由来_第3页
山西各地名称由来_第4页
山西各地名称由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各地名称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原——“太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此后的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但仅为地理上的泛称,并非专指一地,其实际处所不尽相同。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取“大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此乃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 大同——辽承唐制,即道--州(府)--县三级。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称于此,统二州七县:弘州(河北阳原县)、德州(内蒙丰镇西北岱海边),大同县、云中具、天成县(今天镇)、长青县(今阳高县东南)、奉义县(今大同市

2、东北)、怀仁县(今怀仁东,大同南30公里)、怀安县(今河北怀安镇东南)西京大同广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北门东为大同府衙,西为大同驿。重熙十七年(1048年)分云中置大同县。(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大同名字来源于孔子说的,《礼记·礼运》里提到: 理想大道,顺达前行;天下为公,人人平等;  诚信和睦,选贤举能;四海之内,皆为亲朋;  幼少茁壮成长,青中效力社会,老人乐享天年;  鳏夫、寡妇、孤儿、独老、病残之人皆得善养;  男子就业理想,妇女婚配幸福;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不诈不贪不懒,天下无贼,世间绝匪;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乃理想之大同世界也 阳泉——“阳泉”,本来是一个泉水的名称。清光绪版《平定州志》卷二《舆地.山川》中载:“阳泉,在州西十五里,泉源有五:一在村南涧中,俗名饮马坑;一在村西野子沟,皆夏秋有水,冬春则涸;一在村北寺沟,相去丈余,水盈盈常不涸;一在张氏山庄问渠亭右侧,深广丈余,石瓮为池,土人常祷雨于此;或曰今村中上港井,亦泉也,今有石槽尚存,后填以巨石,因以为井,皆自平地涌出,本名漾泉,讹为阳泉。”从120年前出版的这部官修的州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阳泉是由“漾泉”讹变而来,且原来是一泉名。榆次——春秋时

4、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1958年设榆次市。运城——境内有古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区南中条山下,涑水河畔。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组成,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所产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含有多种钠钙物质,是全国有名的盐产地之一。盐池的开发约有4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运城”就得名于“运盐押运司”,盖由盐而兴之城。长治——地处太行之巅,自古就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商为黎国,韩建别都,秦置上党郡

5、,北周名潞州,明朝时设潞安府,廓置长治县,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潞城县小吏陈卿亡命家乡青羊山中,并凭借太行山间险要地形,聚众起事,连陷辽、沁,明廷为之震恐。直到嘉靖七年十月,官军以10万兵力合击青羊山,才将这支农民军剿平。事后,为了加强对地限民悍的潞州实行有效管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明廷特于嘉靖八年二月诏升潞州为府,府城设县。嘉靖皇帝赐府名为“潞安府”赐县名为“长治县”,以祈望这里长治久安。这便是“长治”的由来。  7/7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 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

6、、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朔州——战国时为赵国属地,秦时为马邑县,唐代为朔州,宋时为朔宁府,民国元年改为朔县,八十年代末改为省辖市,朔县改为朔州。    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临汾——盖因地在汾河之滨而名。汉代的临汾县是指原泰平县和正平县之一部分组成的县。北齐的

7、临汾县指的是今汾西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原因是隋统治者“恶其(平阳)名也”。吕梁——因吕梁山而得名,境内多苦寒之地。 晋城——-秦汉称高都县,北魏置建州、高都郡。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丹川县,唐贞观元年始称晋城县,明代荩城县并入泽州,清改名风台县,民国元年复称晋城县。1983年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1985年升为地级市,即为现建制。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临河北省怀安县,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