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

ID:34461095

大小:36.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_第1页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_第2页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_第3页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读诗歌,和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首先应该了解的是诗歌的主旨,不管是字词的锤炼,还是意境的创造,都不能离开诗歌主旨而单独回答,因此我们读懂诗歌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诗歌的主旨。如何把握一篇诗词的主旨,我们要注意利用诗歌里面的几条信息:(1)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等。通常标题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如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能揭示诗的背景。如能有

2、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实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诗后的题目。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参考】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别院”、“深深”、“清”,诗

3、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的“渲染”,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流莺时一声”,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题目问的和诗题有关,问题指向了诗情,作者要表达的心境,单纯看诗词可能会只是把它当作描写夏天的一篇文章,只有结合注释,才能理解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主张改革”之后“隐居不仕”,表面淡泊一切,实际上必然有作者的感伤和

4、压抑。(此类诗歌在诗歌鉴赏题中屡见不鲜)(2)利用诗的诗眼、意象、意境把握诗情。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超级学习笔记”4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只有在领悟意象寓

5、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本篇中将归纳几种常见意象,帮助大家以后了解诗歌主旨:A.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6、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B.菊花。菊花是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的代名词。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C.梅花。梅花代表一种冰清玉洁的精神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

7、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D.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代表正直和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E.莲。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通常用于表达爱情。并且“莲”和“怜”谐音,有爱怜之意。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

8、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F.梧桐。梧桐在秋季变黄,和“秋”一样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