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

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

ID:34526380

大小:454.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_第1页
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_第2页
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_第3页
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_第4页
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第3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32O10总第245期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0phyandSocialSciences)SumNO.245【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杜亚丽,陈旭远(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生态课堂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笔者追寻生态课堂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探索生态课堂的内涵;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生态心理学理论、环境哲学理论等多维视域中挖掘生态

2、课堂理论产生的渊源;从与相关几个概念的关系中明晰生态课堂的实质。[关键词]多维视域;生态课堂;理论诉求[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1(2010)o3一O157一o621世纪是生态学的世纪,随着生态学这一边缘学科的迅速中心化,生态学的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生态学从自然科学领域延伸至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都提出以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教育问题,并进行了许多具体的研究和探索。课堂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生态观的影响下,从生态教育理念具体化到生态课堂实践,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们通过追寻国内外生态课堂的产生、发展历程,探索生态课堂的内涵;从多维视域中挖掘生态课堂的理论渊源,寻求生态课堂的理论支撑;从相关几个概念的关系中明晰生态课堂的实质,以期追寻生态课堂的理论内核。一从历史发展中寻找生态课堂的渊源、由于生态灾难导致的生态危机,必然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生态作为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概念,从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延伸,其影响作用日益扩大。生态课堂以生态学思想和原理作为出发点,运用生态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的现象与规律,将课堂与环境紧密结合,是生态学和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和借鉴的结果。“生态课堂的理

4、论背景可以追溯至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万物和谐统一’的生态观点”E13。,揭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思想,“和谐”是“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核心价值取向。孔子是最先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教育家,从孑L子《论语》的教育思想到孟子的《孟母三迁》教育理念,都昭示了教育与环境的和谐问题,体现了教育的多元、整体、协调的功能,它包括人自身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素、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素。但生态观的思想在教育、教学领域“受到普遍关注是从西方开始的’’[l3。“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创立了生态学这门学科,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

5、物与生物和生物[收稿日期]2010—01—10[基金项目]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课题(FHB080475);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ZZ0037)[作者简介]杜亚丽(1967~),女,吉林通榆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旭远(1963一),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157·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Ⅲ1j3。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存在的所有生物,其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能量转换

6、、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l2脚lll320世纪初,生态学已经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在教育内部,受国内外影响,其中,20至30年代人类生态学与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直接促成了教育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在其著名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率先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4O年代,巴克和赖特开展了关于人类行为的生态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研究报告《一个男孩的一天》,详细记载了一个儿童在Et常生活环境中的行为。1966年,英国学者阿什比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

7、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教育研究者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育系统中,从而产生了教育生态学。“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教育生态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规律。”Il1_。1977年,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也出版了《学校生态学》,专门研究教育资源的分布。8O至90年代,教育生态学在环境与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并且向纵深发展。1987年,卢莱西和威廉斯合编了《教育、生态学与发展》。古莱德侧重于微观的学校生态系统研

8、究,提出学校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1990至1993年,鲍尔斯连续出版3本著作,其内容既有微观的课堂生态的研究,也有对教育、文化、生态危机等宏观教育生态研究。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6]。在我国大陆,关于教育生态学的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